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濟源 >> 走進濟源 >> 印象濟源 >> 瀏覽濟源

傳承濟水文化篇濟水有德

2013/4/15 11:59:09 點擊數: 【字體:

    水會有德嗎?有,如同人會有德。站到濟水源頭,看著明亮的泉水從地下涌出,歡唱著流向遠方,我便在尋思它的德。當地一位作家說得好:“這是一條人格化的河流。”
濟水之德是什么?典籍記載了一個故事———唐初,李世民來濟源祭水神,疑惑地問群臣:“天下洪流巨谷,不載祀典,濟甚細而在四瀆,何哉?”許敬宗回答: “瀆之言獨也,不因馀水獨能赴海者也。……濟潛流屢絕狀,雖微細、獨而尊也。”太宗時,許敬宗為中書侍郎,官不大。也許當時大官們答不上來,才輪到他有機會做出解釋。這番話講得精彩,“二獨”之說,點出了濟水之德的精髓。

    所謂“四瀆”,據《爾雅》所指,即“江、淮、河、濟”四大江河,獨流入海者為瀆。古人眼光所及的地域,僅有中原和江漢,不包括嶺南與薊北。大川總是向往奔流大海。大海是百川的歸宿,是它們的朝圣之地,精神家園。
濟水不能與長江、淮河、黃河比波瀾壯闊,但曲折千里,獨自注入渤海,取得了同等的朝圣資格,顯示著并列的歸宗地位。正因為微細,還能終歸大海,更有不屈不撓的品質,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風格。水皆有源,難得自主歸宗,即難于自成一體,獨立入海。比濟水浩淼的江河比比皆是,中途不能保持自我,便并入大江大河,成了人家的支流。濟水獨揚長波,奮勇前往,朝宗未到海,千里不甘休。這就是它的一種品德。

    最能顯示高風亮節的,還是清濁不同流。濟水源于王屋山,從地下冒出,清澈透亮。黃河從青藏高原遠道而來,夾帶大量泥沙,渾水濁流。在滎陽附近,濟水與黃河交匯。似乎帶有神靈意識,濟水從北岸溫縣地面潛入地下,成為暗河,橫穿黃河河床底部,到南岸滎陽又冒出地面,溢聚為滎澤,繼續奔向大海。這頗像今時的南水北調,讓清流從黃河底下穿過。今人調水是人工的,顯示著人的意志。濟水潛流是天然的,難道它真的具有自己的意志?濟者,渡也,渡河而過曰濟。濟水得名,是不是因為有伏流渡河的奇觀呢?大自然的造化美妙無窮。多么靈氣的水,多么高尚的水!難怪宋相文彥博面臨濟水,激情贊嘆它的品德:“遠朝滄海殊無礙,橫貫黃河自不渾。”

    說來很遺憾。黃河一再改道,泥沙一再淤積,終究搶奪了濟水的河道。因濟水得名的歷史地名還在,如濟源、濟寧、濟南、濟陽,從中可以大致了解濟水的走向。不過,在濟源市境內,濟水始終保持著它的圣潔。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對于其中的“養”,人們往往做了狹義理解,認為僅是寄托,僅是依賴,在那里維系生命,代代繁衍,生生不息。其實,“養”還有更廣泛更深刻的內涵,即水土運用自己顯示的德情,陶冶一方人的個性、氣質、品行,塑造一種人格,鑄就一種靈魂。自然物的人格是人類賦予的,人格化是一種擬人。但自然物能成為某種人格的載體,表明它必有人類崇尚的特征。這種特征一旦人格化,就具有強大的道德力量。有的還形成了地域文化,地域風尚,永久地教化那方水土上的子子孫孫。

    人杰與地靈,二者有沒有某種聯系?當我在濟源奔波之后,便不再疑惑,獲得了肯定。濟源是座小城,城里城外僅有六十六萬人口,前年年創造產值九十五億元,財政收入十億元。比較沿海發達地區,這也許不算多,但在貧困的太行山水間,卻是佼佼者。濟源人那種堅韌不拔的意志,特立獨行的精神,表里清純的品質,深深地感動了我。在這方熱土上產生愚公移山的故事,不是偶然的,更不是奇怪的。雖然是寓言,但寓言的產生也需要有相應的生活土壤。看到愚公形象雕塑為城標,高高屹立在濟源城,我便想到,愚公是濟源人的典范,愚公精神是濟源人的精神,也是濟水的人格化。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華愚公網(2006-7-10)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濟瀆廟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