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文化因傳播而出彩,非遺因傳承而持久。2018年6月9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本次活動的主題是:多彩非遺,美好生活。為宣傳展示近年來河南非遺保護成果,提高人民群眾非遺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省文化廳非遺處組織河南省非遺保護中心、河南文化信息中心,緊緊圍繞“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宣傳活動,推出“豫見非遺”專題宣傳,以文字、圖片、視頻的形式,陸續介紹河南部分非遺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讓社會公眾了解這些民間藝術,充分展示河南非遺的魅力。
李成杰——中藥炮制技術(四大懷藥種植與炮制)國家級傳承人
李成杰查看懷山藥生長情況
李成杰(左)指導徒弟浸泡山藥種栽
李成杰(左一)指導徒弟種植地黃
李成杰,本名李成仁,男,漢族,1932年11月出生。2009年,被文化部命名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藥炮制技術(四大懷藥種植與炮制)代表性傳承人。
李成杰出身于四大懷藥世家,自幼隨父種植與炮制四大懷藥。參加工作后他仍利用業余時間隨父勞動。1985年退居二線后,他除完成工作任務外,將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對四大懷藥的種植與炮制研究上。為了能夠系統地掌握相關的知識與技能,他先后購買了《本草綱目》《景岳全書》《中藥大辭典》等資料,并向相關專業的老師求教,學習與懷藥相關的農作物栽培和植物保護知識,并深入懷藥產區拜訪老藥農,汲取他們的經驗,了解、掌握懷藥種植加工技術和生產中的一些問題。
經過近三十年的研究實驗,他在壚土地搞高產實驗,畝產達4453斤,是一般大田產量的近三倍;利用作物相生相克的原理,解決山藥、地黃的重茬連作問題;培養馴化的山藥新品種在壚土地種植單株可達4—6斤;他還成功地將太行山懸崖上的石菊移植馴化,取名“懷慶崖菊”。
1985年,《中國作物》雜志連載了李成杰根據實驗成果撰寫的《四大懷藥的栽培與加工:Ⅰ、地黃,Ⅱ、牛膝,Ⅲ、山藥》一文;他撰寫的《野生山藥馴化研究》《懷地黃育苗移栽》《用蜂窩煤焙制地黃技術》《懷藥正宗說》《四大懷藥的傳說》等10多篇文章隨后也在省級專業刊物上相繼發表;2004年,他與沁陽農業局時任副局長趙玉琴合作撰寫的著作《四大懷藥》由中原農民出版社出版。他的小傳被收入到《河南作家辭典》《中國當代文藝辭典》《中華人物辭海》《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2008年,中央電視臺《走遍中國》《健康之路》欄目對他進行了采訪。
李成杰將四大懷藥的種植與炮制技術傳授給其子李茂青、其孫李波之余,還在北金村、東王召、大木樓、博愛西張趕等地設實驗點,并親自經營實驗田。他向王國棟、宋良會、李樹森、趙興旺等農民傳授技藝,然后再通過他們向其所在村村民傳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