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有友來訪,盡地主之意,一同再游云臺山,或許是心輕神怡所致,領略了云臺之媚。
雪后的泉瀑峽沒有冰封的沉寂,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山水相接、水天相連。拾階而上,聽潭水清唱,婉轉清脆,蕩人魂魄,如泣如訴,余味悠長;看群山聳立,似友人觀景全神貫注,又像悍兵列隊拔劍弩張。稀稀拉拉的游客或仰視山之巍峨、或俯瞰水之清純,嘖嘖盛贊給這個幽靜而神秘的山谷帶來無盡的生機和歡樂。沿著嘩嘩的水流尋去,看到的是刀斧砍劈般陡峭的山峰,石徑隱匿在冬日黃葉之中,泉水躲藏到青山碎石之下,人仿佛置身在封閉的石城,只聽到溪水潺潺,看到青山巍巍。
紅石峽更是一番仙境,沿臺階而下,紅色天堂中的俏峰和怪石各展奇艷。兩崖對立,欺身相逼,山體欲合,又以水為界,兩山縱使近在咫尺,卻只能對視千年,好似戀人含情默默,因不能肌膚相親而痛斷肝腸。世人痛其悲情,移來石橋一座橫貫,如神來之筆,將這對本欲恩斷情絕的情人破鏡重圓。沿橋而過,山九曲回腸,時而峰同伏虎,時而山像群狼,水媚態盡顯,時而群瀑斗艷,時而冰掛玉立。山靜而不呆、水動而不狂,清幽之地暗藏玄機。白龍潭、黃龍潭、青龍潭、黑龍潭、臥龍潭、眠龍潭、醒龍潭、子龍潭、游龍潭,潭譚銜接,九龍相映。一處一景,一景一神,形態各異,美不勝收。
潭瀑峽更為靈動,山則善唱,水則善舞,溪床更迭,層次明了,如舞池碧波,潺潺晃動。行至澗地,方見巨瀑從天而降,瀟灑飄逸,如擎天銀帶,立與天地之間。瀑布腳下,小亭靜守,守望這鬼斧神工的料峭,守候這喧而不囂的溫馨。知情人講,若多雨季節來游,瀑布氣勢更為磅礴,山洪發時,瀑布像脫韁烈馬,聲震數里,近如雷響,遠似鐘鳴。
久居城市,厭倦喧囂,山水為伴、離索獨居便是渴望的心境,有這樣的山水滋潤,有這樣的靈動為友,應該是人生的另一種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