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5年,義興號牌匾社誕生了。義興號的創始人盧寶山天資聰穎,擷取各家之長,以其嫻熟的技藝、超群的鐫刻技法,飲譽當時的書畫界。同時,盧寶山宅心仁厚,藝高而不孤傲,時常義務為鄉鄰幫忙,且分文不取,被時人譽為“盧善人”。在大伙兒的幫助下,盧寶山創業建店,并取眾人所薦命店名為義興號。
1948年開封解放時,剛剛17歲的義興號第五代傳人盧治章還是一個熱血青年。受家庭影響,他15歲起就巧施七彩,并投當時國內名匠王永祿為師。當時他所鐫刻的牌匾就已為當時書家、畫家頷許。
1955年,為響應當時的公私合營政策,義興號合并入當時的開封油漆廠。當時廠里充分尊重盧氏鐫刻傳統和藝術,專門在河道街義興號原址設門市部,仍由盧治章領工。作為新中國第一代技術工人,盧治章充分發揮主人翁的責任感,在實踐中刻苦磨礪,精益求精,廣泛學習,不斷開拓牌匾鐫刻新境界。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不能接觸文化牌匾的盧治章在制作每一塊廠牌時,總是根據字數的多少、廠牌性質籌劃大小、字體。正是這種鉆研精神,讓這位盧氏第五代傳人的技術爐火純青。
200多年來,開封許多重要的古跡彩繪、牌匾鐫刻以及與佛像等宗教文化事務有關的“貼金”活兒等,人們都習慣選擇義興號。解放后修復的古城古建筑以及許多新建仿古建筑的彩繪和牌匾的制造絕大部分出自盧治章之手。上世紀50年代,鄭州成為省會,鄭州許多新建的樓堂館所普遍指名要盧治章親為。
盧治章舊承家傳精髓,新集百家之長,很快在國內聲名鵲起。眾多國內外知名藝術大師在選擇將自己的藝術作品固化在牌匾上時,盧治章是首位人選。
1988年,盧治章先生退休后,深感國運昌隆,尊重傳統,尊重文化,覺得源遠流長的盧氏牌匾鐫刻藝術不能在自己這一代消失。他于當年向上級部門寫出申請,希望恢復義興號牌匾社。很快,在河道街義興號原址,老字號義興號開業了。
義興號恢復之后,不僅河南省內,就連周邊省份及香港、臺灣等地的許多名勝古跡的牌匾均慕名請盧治章制作。如今,他為登封少林寺鐫刻的牌匾“禪武圣地”仍高懸寺中,廣受中外游客贊譽。義興號的作品不僅享譽中原,而且走出了國門。該號曾為美國產品博覽會、日本書畫博覽會等鐫刻書法、繪畫、花卉作品。
義興號不但保持了老的優良傳統,并且與時俱進開發了新工藝,如銅牌銅字、不銹鋼字牌、鈦金字牌、有機字牌以及電腦刻繪、刻字等新工藝新技術。老樹新枝,老字號煥發出新的青春。目前,其制作工藝、設備均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2009年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原標題:義興牌匾制作技藝(開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