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開封 >> 傳統文藝 >> 文藝賞析 >> 瀏覽開封

關靈鳳:豫劇“祥符調”傳人

2013/4/13 9:17:42 點擊數: 【字體:

  
    “祥符調”的早期傳人

    中國豫劇界有一句頗為流行的諺語:“‘祥符調’不用問,不是‘許門’是‘蔣門’。”由此可見,“許門”與“蔣門”便是豫劇“祥符調”中的中流砥柱與發源鼻祖啦。“蔣門”的發源地在開封東南四十五里朱仙鎮一帶,但因歷經戰亂動蕩,人員流失離散,對后來“祥符調”的發展與影響遠遠遜色于開封黃河北岸清河集一帶的“許家班”。早在清乾隆年間,以許家為館主的“許家班”便在清河集一帶形成初具規模的以唱豫劇“祥符調”為主的戲班子。到了清光緒年間,“許家班”由許家第三代傳人許老六掌班,名聲大噪,紅極一時,成為當時豫劇“祥符調”的傳播中心。后來,“許家班”進一步發展壯大,并且破除舊規,把“祥符調”的真傳賦予了一個叫孫建德的男旦。孫建德不負眾望,勤學苦練,終于成為豫劇近代史中有據可查的、具有典型意義的“祥符調”傳人。到了民國年間,豫劇“祥符調”再次出現動蕩與改革,先后出現了李劍云、時倩云、閻彩云、李瑞云、馮煥卿、聶良卿、林黛云等一系列造詣頗深的戲劇大師,并且破例讓女演員登臺獻藝演旦角(以前豫劇“祥符調”都是男旦)。1926年,豫劇“祥符調”的后起之秀陳素真正式拜孫建德為師,從而又開始了“祥符調”新一個輪回的藝術攀登。陳素真細心琢磨,經過長時間的探索與實踐,創建了豫劇“祥符調”的陳派藝術。陳派藝術很快打響,如日中天,迅速傳遍全國各地。當時在戲劇之鄉西安,我國著名的大戲劇家樊粹庭創辦了一所赫赫有名的“獅吼”豫劇團,為了擴大劇團的影響,樊先生特邀陳素真加盟,使豫劇“祥符調”的陳派藝術在中國西部再次叫響。后來,陳素真又走出“獅吼”,自己創辦了“豫光”劇團,獨立扯起豫劇“祥符調”陳派藝術的大旗。“獅吼”豫劇團繼續招兵買馬,樊先生讓人打著小旗在大街招人,想不到一個瘦弱的女孩子聽說學戲管飯,就義無反顧地走進了“獅吼”豫劇團的大門。她就是后來震驚豫劇界的“祥符調”傳人關靈鳳。

    關靈鳳拜陳素真為師

    關靈鳳是滿族人,屬正黃旗,原籍在河北省南宮縣,父親是貧窮流動木匠。1932年,關靈鳳出生在石家莊市一個貧民窟。“七七”事變后,關靈鳳全家流亡乞討至陜西省西安市。為饑寒所迫,年僅10歲的關靈鳳進入“獅吼”豫劇團學戲。也許是天賦,也許是勤奮,在短短的3年里,天生麗質的關靈鳳憑著自己獨具風姿的藝術表演,一躍而成為“獅吼”豫劇團的主要演員。關靈鳳有一副好嗓子,并且接受能力強,學戲3個月就在西安首次演出《秦雪梅吊孝》,連唱一個月嗓子不啞,而且愈唱愈好,被當地觀眾譽為“金嗓子鋼喉關二鳳”。當時關靈鳳在家排行老二,許多人都叫她關二鳳。樊粹庭先生看她演戲的靈性十足,便給她取名關靈鳳。此后,關靈鳳又主演了樊粹庭先生新編的大戲《寒江女》和傳統戲《樊梨花征西》、《穆桂英掛帥》等許多戲,成為豫劇“祥符調”中一位年輕氣盛、才華無量的新秀。樊粹庭看到關靈鳳是豫劇界不可多得的一棵好苗,便親自把她介紹到豫劇大師陳素真的門下,讓關靈鳳正式拜陳素真為師。當時的陳素真在整個中國豫劇界早已是大名鼎鼎、聲震四方,被廣大觀眾推崇為“豫劇大王”、“豫劇皇后”、“河南梅蘭芳”。陳素真看了關靈鳳的藝術表演之后,連連稱贊,驚嘆不已,不僅當即拍板愿意收徒,并且把關靈鳳認為義女,傾心傳授技藝。關靈鳳在西安“獅吼”豫劇團學藝5年,從藝4年,后來正式轉入陳素真創辦的“豫光”劇團,協助義母演出,為義母配戲,得到義母的真傳。

    在豫劇“祥符調”的表演中,陳素真最拿手的便是《三上轎》。陳素真曾經公開這樣說:“在我一生演出的劇目中,有一出對我的藝術創作影響比較大的戲,就是《三上轎》。”在河南農村許多地方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賣了牲口押了套,要聽狗妞(陳素真小名)《三上轎》。”可見當時這出戲在中國民眾中的影響力是多么巨大。《三上轎》是描寫貧家弱女只身報仇除暴的壯烈悲劇:崔金定的丈夫被惡霸毒死,公爹又身陷囹圄,逼親花轎臨門,她身懷利刃與婆母、幼子告別,分手的時候一氣高唱了200多句戲詞。這200多句戲詞不是一般的敘事述景,而是崔氏上轎前的生死離別,并且200多句戲詞要一氣呵成,還要把高難度的“波顫音”、“含韻”、“三起腔”相繼融會于唱腔之中,難度極大,非常不好掌握,用行話說是非常“吃工”的。陳素真深有感觸地說:“從1932年起,我就開始唱此戲(指《三上轎》),經過反復琢磨,在表演和唱腔上曾做過改革,發展了‘祥符調’……后來在西安演出時,我把這出戲傳授給她(指關靈鳳)。”自那時開始,關靈鳳就開始演《三上轎》。在這出難度非常大,且又典型具備“祥符調”的戲曲中,關靈鳳除了繼承發揚老師、義母陳素真的陳派風格外,又改革創新,大膽運用真假聲的結合,在唱法上以情帶聲,富于韻味,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在這出戲中,關靈鳳把豫劇“祥符調”中那些最難掌握的“波顫音”、“含韻”、“三起腔”、“用氣共鳴”等方面都運用得恰到好處,流暢自然,從而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造詣。
 
    關靈鳳的坎坷人生

    解放后,關靈鳳獲得了新生,于1952年應聘加盟開封市和平豫劇團(市豫劇團前身)。這時的關靈鳳年僅19歲,如花似月,風華正茂……大河上下,江南江北,凡是豫劇所到之處,差不多都有關靈鳳的“金嗓鋼喉”在高唱……誰也想不到,恰恰在這個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將她擊倒,使她的雙眼迅速失明,百般醫治無效,兩眼僅剩微弱光感,伸手不辨五指,對面不識來人,生活不能自理……關靈鳳一時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業內外人士一致認為:這位豫劇“祥符調”中的佼佼者將永遠告別舞臺、告別觀眾!

    關靈鳳雙目失明的消息傳出后,整個豫劇界一片嘩然:老師為她流淚,同行為她惋惜,觀眾為她呼喊……許許多多的普通百姓給她寫信表示慰問,一個又一個醫生為她求藥開方,更有甚者要求將自己的一雙好眼移植給關靈鳳……社會的關注、人民的厚愛,曾使性格剛強的關靈鳳泣不成聲,一次又一次地流淚……她感動、她痛苦、她痛不欲生……她躺在床上,雙手死死地摳住自己失明的雙眼,不止一次地想了結此生……誰也不知道,誰也不相信,時間僅僅過去了半年多,關靈鳳奇跡般地又“站”起來了,并且以驚人的毅力又走上了舞臺。她看不見劇本上的字,就讓別人一遍一遍地讀給她聽。每次演出前,她必須讓人扶她到戲臺上反復摸索上下場門、桌椅道具,認準位置,做到心中有數。凡是武打場面,她仗著幼時練就的扎實基本功,與開打對手反復排練,很少失手。排練重頭戲的時候,上臺需要邁幾步、周圍的人怎么調度、道具在什么地方,她都牢牢記住,演出時居然沒有半點灑場漏水,不出任何差錯。如果是一個不了解內情的觀眾坐在臺下,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出展現在眼前的那個扮演雙陽公主時連打帶唱、扮演白素貞時走爬虎翻烏龍絞柱的年輕演員,是一位雙目失明的人!為了迎合喜歡“祥符調”的廣大觀眾,關靈鳳率領全團(后來她成為開封市豫劇團團長)在開封有著1700多座位的“大眾劇場”,隆重上演“祥符調”陳派代表作《三上轎》,連演47場,場場爆滿。

    關靈鳳超出常人的英勇壯舉,感動了許許多多普通的百姓,也感動了她的恩師、義母——豫劇“祥符調”大師陳素真。陳素真屢經磨難,先后經受錯劃“右派”、中年痛失愛子、“文革”中備受精神與肉體上的摧殘、嗓音失調等諸多打擊,不得已過早地離開了舞臺,但豫劇“祥符調”陳派藝術卻早已深入人心。為了進一步發揚陳派藝術,陳素真在“牛棚”里臉貼臉地教關靈鳳排戲,手把手地教她動作、身段……陳素真毫無保留地把“祥符調”陳派藝術的絕技,一點一滴地傳授給她的愛徒、義女……1982年春,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剛剛吹拂中國大地的時候,關靈鳳率領著開封市豫劇團赴首都公演豫劇“祥符調”陳派代表作《三上轎》,一舉震動京華。首都各大新聞媒體發表消息后,承擔此次演出的長安大戲院一下子空前熱鬧起來,預先安排好的幾場戲票很快兜售一空,許多沒有買到票的人打電話、找門路、托熟人,非要親眼看一看被譽為“豫劇中的‘苦菜花’”、“雙目失明的‘陳派’傳人”關靈鳳的英姿……首都長安大戲院的帷幕終于拉開了,已經50歲的關靈鳳走上舞臺,寶刀不老,用她那仍然是“金嗓鋼喉”的“祥符調”,氣力充沛、響堂而又掛味地連唱200多句而游刃有余,博得了滿堂喝彩,征服了臺下數不清的首都觀眾……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關靈鳳坎坷傳奇的一生,給源遠流長的豫劇“祥符調”又抹上一筆更加濃重、更加神秘的藝術色彩,同時也給她帶來了眾多令人刮目相看的輝煌聲譽:中國唱片公司為關靈鳳特別灌制了豫劇“祥符調”陳派藝術唱腔專輯;中央新聞電影制片廠派出15人的攝制組,專程來汴拍攝以關靈鳳藝術生涯為主題的大型藝術紀錄片《她,沒有離開舞臺》,并在海內外放映;中國戲劇家協會專門為關靈鳳召開舞臺藝術研討會;關靈鳳曾多次受到中央領導人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習仲勛的親切接見;遠隔重洋的美國、加拿大許多熱愛豫劇“祥符調”陳派藝術的人士,不斷向關靈鳳索取音像資料;關靈鳳的專題報導、畫頁、連環畫現已收集有百余種……最近,關靈鳳又被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文聯正式命名為河南省第一批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原標題:關靈鳳:豫劇“祥符調”傳人】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人民網 2006-9-1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