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開封 >> 名人名家 >> 逸聞趣事 >> 瀏覽開封

愛面子不愛里子的梁惠王

2013/3/30 14:21:12 點擊數: 【字體:


   《孟子》書七篇,第一篇便是《梁惠王》,這位梁惠王,就是戰國前期赫赫有名的魏惠王。當然,他之所以有名氣,不是因為他在政治上有何種建樹值得名垂青史,也非由于他在文化上有什么創新需要大書一筆,而是在于他在位期間打了桂陵之戰、馬陵之戰等一連串大敗仗,硬生生將其祖魏文侯、其父魏武侯辛辛苦苦創下的那份霸業給葬送了,稱得上是一位典型的敗家子,完全的失敗者。

公元前453年,韓、魏、趙三家分晉,戰國揭幕。在當時的七雄之中,魏文侯第一個實行改革,禮賢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名流賢達,重用吳起、李悝、西門豹等才俊之士,行"地力之教"來發展農業,施"平糴之法"來穩定物價,創"武卒之制"來提升軍力,勵精圖治,富國強兵,充當三晉老大。他曾聯合韓、趙諸國,先后西伐秦,占秦河西之地;南擊楚,奪楚睢、?之間;東攻齊,入齊長城;北征中山,一度占有其地,使得魏國在當時諸雄當中率先崛起,稱霸中原。繼起的魏武侯循規蹈矩,"蕭規曹隨",不越雷池一步,保證了魏國的霸業得以平穩維持。應該說,父祖輩給梁惠王留下了一份十分可觀、人人羨慕的偌大家業,他完全可以"大樹底下好乘涼",當守成之主,享現成之福,謀社稷之安。

然而,梁惠王似乎是天生不安分,喜歡瞎折騰的現世寶,他好大喜功的心態以及隨之而來的戰略抉擇失誤,終使他走上了身敗名裂的不歸路。從戰國兵要地理考察,魏國北鄰趙,西接秦,南連楚,東毗齊、宋,其地四通八達,多面受敵,無險要可供守御,處于四戰之地的戰略內線地位,這決定了魏國的中原霸權有著天生的內在脆弱性。所以,梁惠王上臺后最應該做的,是如何憑借已有的實力地位,適當選擇主攻方向,避免四面出擊,到處樹敵。就當時的實際情況看,他的正確選擇無疑應該為東守而西攻,即牢牢據有河西之地,乘秦國退守洛水的有利形勢向西發展,奪占涇、渭流域,控制崤、函險要,爭取戰略上的主動。遺憾的是,梁惠王本人是徹頭徹尾的戰略短視者,他所追求的是表面上的風光,貪圖的是虛幻意義的榮耀。在他看來,秦國"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狄遇之"(《史記·秦本紀》),完全不配當自己的對手,勝之不武,服之無名,激發不起自己追求大名的興趣。相反,控制三晉,壓服齊、楚,才是皇皇偉業,顏面有光。在這種自高自大心理的驅使之下,他輕率地做出了戰略東移的選擇,西守而東攻。為此,他把都城從今天山西境內的安邑搬遷到四通八達、無險可守的大梁(今河南開封),自以為居天下之中,便理所當然地成了天下的領袖。

意識深處的霸主心態越是強烈,表現在行動上的乖張輕妄也就越是極端,它使得梁惠王在當時的軍事外交上變本加厲推行"單邊主義",動輒對其他諸侯國付諸武力,用戈戟而不是用樽俎來發言。這樣一來,長期形成的魏、韓、趙三晉聯合陣線逐漸破裂了,與齊、楚等大國的關系日趨惡化了,至于與秦國的矛盾也絲毫未因遷都大梁而有所緩解。一句話,梁惠王終于因自己的好大喜功、鋒芒畢露、四面出擊而陷入了戰略上的極大被動,種下了使魏國霸業迅速中衰的禍根。

尤為可悲的是,梁惠王始終不曾意識到自己處境的危殆,反而沾沾自喜,繼續營造"慕虛聲而損實利"的"面子工程"。而他的對手恰好利用這一點,將計就計,推波助瀾,誘使他在失敗的道路上死不旋踵地走下去。頭腦簡單卻自視甚高的梁惠王果然中計,進了人家預設的圈套。

這方面的典型事例是梁惠王接受商鞅的獻策,釋秦攻齊,自稱為王。商鞅入秦主政后,敏銳地看到秦、魏互為死敵的本質屬性,認為魏是秦的"腹心之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于是處心積慮"借刀殺人",以圖削弱乃至摧毀魏國的實力。為此,他出使魏國,實施禍水東引、坐收漁利之策。商鞅對梁惠王貪圖虛名的個性特征早已胸中了然,所以一到魏國,他便當面給梁惠王戴高帽、灌迷湯,反正空口白牙,并不需要什么成本,更不必為此承擔什么法律責任:"大王之功大矣,令行天下矣!"愛面子的梁惠王當然聽得滿心舒坦,飄飄然起來。商鞅見招術奏效,進而居心叵測地建議梁惠王"先行王服,然后圖齊、楚",即鼓動梁惠王公開稱王,然后聯合秦國,用兵齊、楚。"王"是當時的最高稱號,地位在一般諸侯之上,梁惠王對這個名號早已朝思暮想、垂涎已久,只是擔心他國的反對才躊躇猶豫,不敢倉促行事,現在既然得到秦國的"鼎力支持",那也就不必再半抱琵琶,講什么客氣了。"恭敬不如從命",于是乎,梁惠王興致勃勃地按照周天子的禮制準備輿服儀仗,修筑宮殿,在周顯王二十五年(前344年)正式加冕稱王。同時以霸主的身份召集諸侯會盟,把氣氛弄得熱熱的,把場面撐得大大的:宋、衛、鄒、魯諸國國君應邀與會,秦國也派使節到會捧場。這時候的梁惠王真是掙足了面子,擺夠了身段。殊不知"出頭的椽子先爛",中國人最喜歡的是平均主義,最討厭的就是個別冒尖,當別人都是雞的時候,你先變成了仙鶴,這如何了得。所以魏惠王這種利令智昏的舉動,恰恰使自己成為眾矢之的,陷于孤立的困境,到頭來為一時面子上的光鮮付出慘重的代價:"于是齊、楚怒,諸侯奔齊,齊人伐魏,殺其太子,覆其十萬之軍。"(《戰國策·齊策五》)以桂陵、馬陵之戰為標志,魏國的霸權宣告終結,梁惠王的面子亦隨之丟個干凈。

《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梁惠王的可悲,正在于他既不知人,更不自知,既無法勝人,又不能自勝,好高騖遠,忘乎所以,對"國際"形勢茫然無知,對自己位置未能擺正,不干實事盡說虛的,熱衷作秀,喜歡露臉,稍有資本便要炫耀,一旦得勢便要擺譜。更讓人可嘆的是,他至死也不曾悟出自己之所以倒霉的原因,而只知道一味抱怨命運,責怪天道,從來不曾正視過自己身上的不足,典型的"有嘩眾取寵之意,無實事求是之心",這從他和孟子的談話中反映得很清楚:"晉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于齊,長子死焉;西喪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恥之。"(《孟子·梁惠王上》)這里你可聞得到一絲一毫的自我批評的氣息?可看得到半點星兒的改弦更張的端倪?一個人不虛心、不自重到了這種地步,的的確確是無可救藥了!(黃樸民)【原標題:愛面子不愛里子的梁惠王】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騰訊網 2007年11月07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