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在春秋初年,鄭武公娶了申國的女子,名叫武姜,武姜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就是后來的鄭莊公,二兒子叫共叔段。因為在生鄭莊公的時候。武姜因難產險些喪了命。所以莊公一生下來,母親武姜氏就十分厭惡他,并給他取名叫寤生。但是她十分偏愛次子共叔段,對他嬌生慣養,還多次請求鄭武公立共叔段為太子,鄭武公覺得共叔段整日游手好閑、花天酒地,所以就沒答應。
鄭莊公繼位后,由于武姜氏的偏愛,致使共叔段胡作非為。一開始是在宮廷里搗亂,鄭莊公念兄弟之情都沒有治他的罪,只是把他封到另一塊封地,而共叔段卻不思悔改,仗著母親的偏愛更是變本加厲,在封地暗自招兵買馬,準備興兵作亂,有大臣告訴鄭莊公讓他重治共叔段的罪,鄭莊公說:“時機還不成熟”。
后來共叔段就發動叛亂。鄭莊公知道后說:“現在時機成熟了,于是就派兵平定了共叔段的叛亂。事后,鄭莊公覺得此事與母親有關,非常生氣,便把母親放逐到遠離京城的城潁(今臨潁城頂村)。臨行時,莊公對母親說:“不到黃泉之下,不再相見。”事后不久,鄭慶公就后悔了。
有一天潁谷封人潁考叔聽到這件事,就借向莊公獻禮的機會,進見莊公。莊公念潁考叔治國有功,獎給他一頓美食,潁考叔就有意把肉放在一邊不吃,宴畢還把這些肉裝入袖袋,鄭莊公對這件事很不理解,就問他為啥不吃?际寰驼f:“小人家有老母親,小人所能得到的食物,母親都吃過了,可就沒有嘗過國君賞賜的肉,請讓我把這肉帶給母親吃”。莊公聽罷心里感到很是內疚,心想臣下都有孝母之心,難道我就不要母親嗎?隨即就產生了與母親見面的念頭,但又礙於有黃泉相見的前言,就把事情的根根秧秧說了一遍,并和潁考叔商量如何見母,考叔就給他想了一個“掘地見母”的計謀,莊公稱這個辦法好。
潁考叔來到城潁,於城內掘一地窖,就讓莊公母子先在地窖里相見,母子二人抱頭痛苦,又和先前一樣和好了。這就是鄭莊公掘地見母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