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老少皆愛畫,入村遍聞牡丹香”。在進入平樂牡丹畫第一村的路上,鮮艷的宣傳橫幅首先映入眼簾:“一幅畫,一畝糧,揮毫牡丹奔小康”、“文化產業有前途,畫好牡丹能致富”、“提高藝術品位,發展牡丹產業”……讓人似乎感到一股濃濃的牡丹花香正從紙墨中撲面而來。
走進平樂村,路兩邊林立的是一間間牡丹書畫院、牡丹畫創作室、牡丹畫廊……連村里電線桿上的公益宣傳幅上,也是以牡丹畫為背景。村委會大門上方,“中國牡丹畫第一村——平樂牡丹書畫院”的大幅題字比村委會的牌子還要明顯,成為村子的最明顯標志。
平樂人愛畫牡丹、愛看牡丹畫。農村的春節氛圍濃厚,別的地方辦廟會吹吹打打,平樂人卻辦起新春牡丹畫展,同樣熱熱鬧鬧,引來眾多書畫名家和千余名群眾前來觀賞。2007年牡丹花會期間,平樂的農民牡丹畫還登上了大雅之堂,120幅牡丹書畫作品在市美術館展出,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當年7月,平樂村被省文化廳授予“河南省特色文化產業村”稱號。2008年,在第26屆洛陽牡丹花會組織的“千人畫牡丹”活動中,平樂村一下派出了100名畫師參加,成為花會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今年兩會期間,以郭泰安為首的4名平樂農民畫家還作為河南農民工代表進京,為代表委員們展示了牡丹畫技。
隨著平樂牡丹畫聲名漸起,越來越得到市場的認可。在2009年牡丹花會一個月的時間里,全村百余名農民畫家創作銷售牡丹畫就達到4萬余幅,實現收入500余萬元。4月21日,省委書記徐光春對此作出重要批示:要落實、扶持、推動平樂鎮農民牡丹畫產業的發展,采取措施,將其打造成“中國牡丹畫第一村”。
平樂人為了不斷提高牡丹畫創作技藝,提升藝術檔次,壯大發展產業,不斷探索,采取多種形式“走出去,請進來”。
“走出去”,平樂牡丹書畫院的農民畫家們曾多次到民權縣的“中國畫虎第一村”王公莊進行實地考查,學習先進經驗,拓寬發展思路,進一步樹立了產業發展和市場運作理念;洛陽美術館常年組織的各類書畫展覽中,也不乏平樂人的身影。不久前,南通書畫院的畫家們帶著作品來洛展出時,平樂村就組織了七八十人趕來觀看學習,新的畫派與繪畫方法讓村民們大開眼界。
“請進來”,最先是活躍的網友。今年2月,市網絡發展促進會組織了“網友看洛陽:走進平樂牡丹畫村”活動,5家本地網站的50余位網友及省內外多家新聞媒體參加了活動;5月底,第八屆“網上看河南”采風團再次走進“中國牡丹畫第一村”,感受平樂的文化魅力,平樂積極準備,在村里組織了一次別開生面的百人畫牡丹活動,白發老翁、老太太,七八歲的學齡兒童同場作畫,給來自全國數十家媒體的百余名來訪者留下了深深地感慨與震撼。
美術家走進平樂村帶徒授課也是“請進來”的結果。6月21日,洛陽市12名書畫名家走進平樂村,開始正式授課,對農民書畫家進行系統或針對性培訓。開課當天,數百名熱愛畫牡丹、喜愛畫牡丹的村民集中在教室中,圍攏在老師邊悉心聆聽、仔細記錄,認真交流、誠懇請教……人們說的、論的全是畫牡丹,一縷縷牡丹的芬芳再次彌漫村中……
【原標題】中國牡丹畫第一村系列:平樂濃濃牡丹香
來源:大河網 2009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