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洛陽 >> 文化遺產(chǎn) >> 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 >> 瀏覽洛陽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豫西獅舞

2012/5/15 18:02:36 點擊數(shù): 【字體:


    豫西獅舞的代表是洛陽市白馬寺鎮(zhèn)的大里王獅舞和鞏義的小相獅舞。其表演形式一致,獅舞節(jié)目的壓軸大戲、鎮(zhèn)場之寶,都是數(shù)十米高的“老桿”高高聳立,觀者緊張,舞者不怕,一陣緊鑼密鼓后,獅子開始上了,一招一式,一撲一聳,無不奪人眼球。終于,獅子穩(wěn)穩(wěn)地爬到了“老桿”頂上,雄視四方,王者之風懾人心魄。

    豫西獅舞的歷史起源

    豫西獅舞興起于漢朝的洛陽,自漢代以后,西漢河南郡治和東漢都城洛陽,與大里王王氏居住地近在咫尺,皇宮朝野舉行祭祀慶典,必有獅子舞等民間社火表演。隨著朝代的不斷更替,政治、文化、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中原人口的遷移及文化重心的逐步南移,大里王王氏獅子舞也從黃河流域傳播到了大江南北,并和南方文化滲透結合,逐漸形成了北、南獅舞流派。明清以后,隨著河洛民間社火文化的發(fā)展,大里王獅舞逐漸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表演技巧和藝術造型,已成為中華民間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不但光耀河洛大地,而且隨著歷代王朝的東移北挪,傳遍大江南北,在如今全國的許多地方的獅舞中,都能找到豫西獅舞的蹤影。
  
    豫西獅舞的王者之風,正合洛陽古都的幾千年歷史——雄風浩蕩,大氣磅礴。這中間最有名的,當數(shù)洛龍區(qū)白馬寺鎮(zhèn)的大里王舞獅隊。
  
    洛陽耍獅子的,自古以來英才輩出。只是那歷史的大幕,頻頻開合,使多少隋唐高手、宋明健將紛紛謝幕,很少留下他們的名字。明清兩朝,有些縣志中倒是提到一些洛陽舞獅人,但記載簡單,未有詳述。
   
    不過洛陽有一位名叫王鐵娃的,他的舞獅技藝,比起古人毫不遜色,頗有名氣。1960年,他作為舞獅的民間代表,參加了當年舉辦的全國文代會,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接見。朱德、陳毅也觀看了他的表演。王鐵娃的家鄉(xiāng),就是頂頂有名的大里王村,如今屬于洛龍區(qū)白馬寺鎮(zhèn)。
  
    鞏義市小相村小相獅舞清代嘉慶年間,霍亂突起。那時民間認為霍亂是妖鬼作祟,于是小相人就用獅舞驅病避邪。霍亂過后,小相獅舞保留下來了,每逢年節(jié)廟會便會熱熱鬧鬧地組織一次聲勢浩大的獅舞。
  
    漸漸地,小相人不再滿足于“地攤”獅舞的單刀、雙刀、哨子棍、九節(jié)鞭等,而是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出了“高臺”和“上老桿”。
  
    所謂“高臺”就是兩張板凳一層,層層上摞,能摞到12層,每層都有4個人“捉板凳”,最高一層是3張板凳。先是一個獅子在舞,后成了雙獅舞,有“板凳架”、“踩獨繩”等。每個套路都有固定的動作,那一招一式都令圍觀者驚嘆不已。

    “上老桿”即豎起一根三丈來高的獨桿,先是四周扯緊六根大粗繩,“老桿”頂端放一椅子或板凳,獅子沿粗繩爬上桿頂,舞幾個套路,然后順繩爬下。后來,在“老桿”頂端搭起十字架,用八根繩子扯牢。這樣一來,由原來上一架獅子變?yōu)樯衔寮塥{子,其中四角四架,中間一架,取名“五子登科”。“小相獅舞”因此遠近聞名。
  
    洛龍區(qū)白馬寺鎮(zhèn)大里王村王氏獅子舞的發(fā)展

  
    大里王獅舞團現(xiàn)有獅子皮百余架,大鼓百余面,鈸、鐃、鑼60余套,各種演出服裝、道具百余件,表演隊伍由200余人組成,70歲以上的老藝人10余人,50歲以上的藝人30余人。
   
    1957年2月,該獅舞團分別參加了洛陽地區(qū)和河南省民間藝術調演,均獲得一等獎。同年3月,該獅舞團參加了全國民間文藝匯演,一舉奪魁。黨和國家領導人周恩來、朱德、劉少奇、董必武、陳毅等觀看了演出,接見了大里王獅舞主要演員王鐵娃、王鐵柱、王周娃,并與之合影留念。
   
    1959年,該獅舞團在省民間文藝調演中,再次奪得桂冠;1960年,大里王獅舞的優(yōu)秀代表王鐵娃(現(xiàn)已70余歲)光榮地出席了全國第三次文代會,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宋慶齡、鄧小平、郭沫若等人的親切接見并合影。
   
    1973年,周恩來總理陪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來洛陽參觀訪問,在看了大里王獅舞后,對當時的市主要領導趙玉軒說:“洛陽大里王村的獅子舞表演得惟妙惟肖,十分逼真,很有情趣,但演出的服裝、道具顯得陳舊,政府要扶持一下。”事后不久,洛陽市政府為大里王獅舞團撥專款1萬多元,更新了主要設備和道具。
   
    1984年,在河南省第五屆民間舞蹈大賽中,大里王獅舞團以獨特創(chuàng)新的節(jié)目和一流的服裝道具榮獲一等獎。同年,該團還與日本岡山市青少年合唱團同臺演出,并獲得了成功。1991年,大里王獅舞團應邀赴廣州參加中國廣州商品交易會開幕慶典活動,當時南北獅舞對擂演出,素稱北獅的大里王獅舞在演出高潮時,將觀看南獅的大部分觀眾吸引過來,引起了轟動。
   
    大里王獅舞團為活躍城鄉(xiāng)文化生活,曾多次舉行民間獅舞大匯演。如1988年2月,在大里王村舉辦的一次民間獅

    舞大型匯演中,有9個縣、市的100多架獅子參加。大里王獅舞團曾多次參加牡丹花會的慶典,特別是1997年第十五屆牡丹花會慶典活動,市政府給大里王獅舞團撥專款8萬元,專門購置了一批新獅子皮和道具,慶典儀式出動大小獅子百余架,為參加慶典活動的中央和省、市領導及中外來賓進行了精彩的演出。
  
    大里王獅舞聲名遠播后,全國各地的專業(yè)文藝團體紛紛前來觀摩學習,還有眾多的業(yè)余民間藝人及軍營官兵慕名到大里王獅舞團學習。同時,大里王獅舞團還不斷應邀赴廣州、深圳、西安、太原、鄭州等大中城市進行巡回演出,所到之處均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和歡迎。
  
    2003年,大里王獅舞團參加了河南衛(wèi)視名牌欄目《梨園春》舉辦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并獲得優(yōu)秀節(jié)目獎。大里王獅舞為弘揚民族文化和宣傳河南、宣傳洛陽作出了貢獻。
  
    2003年10月,大里王獅舞團在參加洛陽市民間藝術賽事活動中,榮獲“河洛獅王”稱號;2005年2月和2006年4月,在省、市有關部門舉辦的賽事活動中又分別榮獲優(yōu)秀獎和第一名(金獎)。
 
    目前,大里王獅舞的保留和創(chuàng)新節(jié)目有:攀數(shù)十米高、動作驚險、撼人心魄的“雄獅上老桿”;表演細膩、生動逼真的“獅子滾繡球”;幾經(jīng)創(chuàng)新、因地制宜的“獅子穿越連環(huán)架”、“獅子跳條幾”、“雄獅鉆火圈”、“群獅舞高凳”、“獅子跳方桌”……該獅舞團曾多次被中央和省、市新聞單位報道,其中“雙獅盤圈椅”的演出照曾被《中國青年》雜志作為封面刊出。有些演出場面還被電影制片廠的編導們搬到了《黃河東流去》、《解放洛陽》等銀幕上。

    每次大里王獅舞表演時,如潮的觀眾就涌過來了,震天的排鼓擂起來,威風凜凜的獅子踏著鼓點出場。戲一回繡球,打幾個懶滾,在與戲獅者的追逐搶奪中,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招式一一展示,人們看了千遍遍遍新,掌聲不絕,喝彩不斷。

    該上“老桿”了,這可是獅舞節(jié)目的壓軸大戲、鎮(zhèn)場之寶,數(shù)十米高的“老桿”高高聳立,觀者緊張,舞者不怕,一陣緊鑼密鼓后,獅子開始上了,一招一式,一撲一聳,無不奪人眼球。終于,獅子穩(wěn)穩(wěn)地爬到了“老桿”頂上,雄視四方,王者之風懾人心魄。

    還有“獅子滾繡球”、“獅子穿越連環(huán)架”、“獅子跳條幾”、“雄獅鉆火圈”、“群獅舞高凳”、“獅子跳方桌”……一個個激情澎湃、逼真細膩的節(jié)目接連而出,看得人心跳,看得人刺激,也看得人喟嘆不已,嘆河洛大地民俗文化千姿百態(tài)、博大精深;嘆大里王鐘靈毓秀,獅舞獨步天下!
 
    大里王獅舞不僅是具有獨特魅力的河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我國傳統(tǒng)民族文化和民間藝術殿堂中的一枝奇葩。為了進一步弘揚和傳播先進文化,使大里王獅舞立足河南、知名全國、享譽世界,我市已將大里王獅舞申報河南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項目,并積極籌建洛陽市大里王獅舞文化藝術培訓中心及大里王獅舞文化藝術館,擬編輯出版《大里王獅舞志》。
  
    鞏義小相獅舞的發(fā)展

   
    據(jù) 67歲的崔松安回憶說,1968年,小相獅舞被邀請到登封演出,豎起“老桿”表演“五子登科”,容納四五萬人的廣場擠得水泄不通。
 
    1992年,由中學生表演的“小獅子”已“青出于藍”,并在當年鄭州市首屆青少年藝術節(jié)上榮獲一等獎。
  
    1999年,澳門回歸,小相獅舞藝人赴澳門參加慶祝活動,在獅舞大賽中再摘桂冠。
 
    目前,鞏義市小相村已發(fā)展到擁有獅子88架,大鼓130面,大京60副,大镲100副,大鐃80副的規(guī)模。鞏義小相獅舞已被列入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并正在積極準備組織13000面大鼓、34架舞獅的龐大隊伍申請參與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表演。
  
    小相獅舞北京奧運表演節(jié)目創(chuàng)意


    設2008厘米長的老桿一根,象征著北京奧運會在2008年舉辦;老桿頂部設一個大轉盤,直徑960厘米,寓意中國面積960萬平方公里;按層次和不同角度分設29架舞獅,頂端設5架舞獅,稱五子登科,34架舞獅寓意中國分設34個全省級行政單位,五子登科寓意五大洲體育運動員集體表演創(chuàng)造高水平的體育成績。另外,老桿下面是天下第一鼓,直徑3.6米,有12人在鼓面表演武術等節(jié)目。鼓架是9條龍,寓意龍的傳人。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0
下一條:洛陽宮燈上一條:洛陽水席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河南農(nóng)家樂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吳氏網(wǎng) 秦氏網(wǎng) 中華舒氏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網(wǎng)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wǎng)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秦腔戲曲網(wǎng) 中國晉劇藝術網(wǎng) 揚州揚劇網(wǎng) 梨園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