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歷正月二十一,是杜康的生日,這一天是酒祖日。
這個酒祖日最具地方特色,只有汝陽蔡店鄉才過這個節。
蔡店鄉有個杜康村,村邊有 一條杜康河,清澈見底,蜿蜒流淌。當地人堅信這里是杜康最初釀酒之地,不但設祠祭祀,還在酒祖生日展開各項紀念活動。但有意思的是,當地人還把杜康的忌 日,也就是八月初一也叫做“酒祖日”,生日和忌日統統稱為“酒祖日”。如今,汝陽縣為強化這個節日,到了“酒祖日”這一天,整個汝陽縣都有紀念活動。
正月二十一,為春祭,要開展敬神和娛神兩項活動。
這天早上,太陽初升,蔡店鄉各村的神社儀仗就出動了。隊伍的前面,有幾個壯小伙抬著杜康神像,神像后面高擎一面酒旗。村里的大神頭(神社頭領),右手抱一壇好酒,左手挾一只羔羊。這羔羊雪白雪白,謂之“神羊”,羊毛純白漂亮,無一根雜毛。
神社隊伍迤邐而行,轉了幾條街巷后,最后走進杜康廟。其時社眾環立,氣氛肅穆,大神頭將杜康像放歸神位之后,就要進行“領羊”儀式了。其實這“領羊”儀 式,舊時很多地方都舉行,屬于重大的祈愿活動。具體程式是:將酒點燃、加溫,然后把熱酒澆在羊背上。這時候,若羊無動于衷,大神頭則當眾辭職,由候補神頭 再行澆灌酒。若羊受酒,抖動身子,發出聲音,就表明“神羊”已領,敬神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
你該說這“神羊”也真夠神的,高興了就抖動身子, 發出聲音,表示接受人之祈愿;不高興了就無動于衷,愛理不理,掃了大家的興。其實,這一只無辜羔羊,不過是羊中幼兒、人前玩偶,哪里有這么多的復雜心理。 若是一只體質好的羔羊,在游神、轉街之后,尚有一些體力,被那火辣辣的酒一澆,猛一激靈,抖動身軀,發成聲音,這是很自然的事情。怎能說它在人前顯靈,不 過是條件反射而已。
若是一只身體素質不太好的小羔羊,被人長時間的挾持游行,早已神經麻痹,仿若一截木頭,所以即使熱酒澆身,也無動于衷了。聽 老輩人講,凡舉行這種儀式,大神頭都提心吊膽的,因為如果“領羊”失敗,就說明大神頭無德無能,當場辭職丟人不說,以后在鄉親面前就沒有什么影響力了。所 以有的地方的大神頭,若見那羊被澆酒之后沒有反應,就暗下狠手,用鋼錐猛刺羊身,羊疼痛抖動身軀,發出痛苦叫聲,算是瞞過眾人,“領羊”成功了。
酒祖日“領羊”之后,還要進行娛神活動。當天請來兩臺大戲,面對面唱起對臺戲,主要唱《劉伶醉酒》,兼有其它劇目。到了日落時分,神頭鳴金散戲,社眾用“神羊”列筵。羊頭賞給白天唱對臺戲的獲勝者,羊尾送給失敗的戲班子。
此后點燃煙火。這種煙火不同于焰火,不在高空綻放,卻在手中搖動,俗稱“搖梨花”。其時杜康廟前,18盞燈籠相繼點亮,一位扮“酒神”者,在金童玉女的簇擁下走出廟門,高唱酒歌,敬獻美酒,人們載歌載舞,直至深夜。
秋祭的時間很長,從八月初一到初十,整整十天時間都要祭酒祖。屆時各地酒商以酒為媒,來到這里廣結酒緣,這等于召開了一次酒類博覽會,商家正好利用這個 機會訂貨。上世紀80年代后期,洛陽市政府依此舊俗,移風易俗,以汝陽、伊川兩縣為依托,年年舉辦杜康酒節,使這個傳統酒祖日,有了新的內涵,加快了酒業 發展,促進了地方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