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周王城廣場熱鬧非凡,吹拉彈唱樣樣齊全,有一個戲曲攤子顯得最熱鬧,其中拉二胡的老人叫朱萬燦,這個班子便是他帶來的。
今年68歲的朱萬燦,是孟津縣送莊鎮負圖村人,自幼對民族樂器情有獨鐘,二胡更是拉得悠揚動聽。他自費買了一輛4000多元的電動三輪車和一套2000多元的音響設備,每到周末就帶著設備到周王城廣場,為戲曲愛好者伴奏。
朱萬燦至今已在廣場義務為戲迷伴奏近兩年,從那些戲曲愛好者的口中,記者了解到,朱萬燦是個“大能人”,在來周王城廣場伴奏之前,他曾組建盤鼓隊,年年代表鎮到縣里去表演,他還受邀到其他鄉鎮和外縣做盤鼓隊的教練,他還是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洛陽龍馬盤鼓代表性傳承人。
從赤腳醫生到盤鼓隊長
提起朱萬燦,負圖村周圍幾個村子的群眾都會豎起大拇指,叫他“大能人”。朱萬燦年輕時酷愛民間樂器,二胡、嗩吶都很精通,而且還是醫術高超的鄉村醫生,行醫已近40年。
從1997年開始,朱萬燦開始迷上了盤鼓。“這緣于一次體檢。那年,我被查出患有高血壓和腦血管疾病。”朱萬燦說,當時的年紀還不該患這些病,必須想辦法鍛煉身體。
隨后,朱萬燦一邊行醫,一邊開始打鼓,還成立了盤鼓隊。他說自己打鼓以后,身體比以前好了很多,便開始動員大家打鼓:“這樣既豐富了文化生活,又能鍛煉身體,老百姓都健健康康少生病才是我最大的愿望。”
朱萬燦在打鼓的同時,用3年時間研究出一套鼓譜。“這套鼓譜,是結合太極拳術和中醫理論編成的,利用運動疏通全身經絡,改善和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增強五臟六腑的功能,使打鼓者不斷增強體質。”朱萬燦說,由于新鼓譜的節拍跟老鼓譜不太一樣,他的盤鼓隊贏得鄉親們的認可還花了一點時間,但最終大家都迷上了他們的精彩表演。每年正月十五,朱萬燦的盤鼓隊都代表全鎮參加縣里的演出,好幾年都得了獎。
賣糧賣果置“裝備”
朱萬燦和他的盤鼓隊漸漸有了名氣,他們開始到各個鄉村演出,打盤鼓的人也越來越多。
“我們盤鼓隊剛成立時,只有20多人,最多的時候有二三百人,隊員來自六七個村子。”朱萬燦說,隊員多了,大鼓等“裝備”就不夠用了。
朱萬燦說:“由于鼓少,每次參加的人數也有限,但是我又想讓更多的鄉親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來。”于是,朱萬燦決心自己置辦“裝備”。
朱萬燦家里有三畝果園和兩畝地,每年賣蘋果和桃子,能為家里賺點花銷錢。為了把盤鼓隊辦好,他賣水果、賣糧食,找親戚、朋友借,花8000元置辦了80套鼓和服裝交給隊員。他說,此后打鼓越來越深入民心,有的人慢慢愿意自己買鼓學習了。
“鎮上看我們盤鼓隊能夠娛樂鄉民,還資助我們20套鼓和服裝。”朱萬燦說,家里人也很支持他,每次演出時,大兒子打镲,大兒媳擂鼓,小兒子運“裝備”,老伴和女兒管后勤,一家老小齊上陣。
朱萬燦的老伴告訴我們,從那以后,別的鄉鎮打鼓都找他做教練。
買了音響去唱戲
2010年1月的一天,朱萬燦路過周王城廣場,看到廣場上很多人在唱戲,想到唱戲的好處,再看到廣場上那么多等待的人,朱萬燦便決定給人拉弦伴奏,讓更多的人能夠盡情地演唱。
從那時起直到現在,只要天氣許可,朱萬燦每個周日都要開著電動三輪車從負圖村趕到周王城廣場,上面拉著音響、電瓶、樂器等設備,往返要走五六十里地。“剛開始,廣場上唱戲用的喇叭比較小,我去的時候,帶的喇叭比較大,聲音也比較大,唱戲的氣氛一下子活躍了。”朱萬燦自豪地說,他們的戲攤子用的設備一直是最好的。2011年12月16日,朱萬燦帶著洛陽的戲友到孟津桂花廣場進行義演,并和當地的戲迷進行切磋,讓愛看戲、愛唱戲的群眾好好過了把戲癮。
朱萬燦說:“一個人健康容易,大家都健康不容易,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通過唱戲來強身健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