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過巡警,做過特警,到地震災區救過災,與犯罪分子搏斗過……從警經歷如此“精彩”的潘丹勇卻選擇了做一名社區民警,讓一些人很不解。
對此,潘丹勇微笑著說:“雖說我只是名小片兒警,但我感到很幸福。這種幸福感既來自我和妻子、女兒組成的小家,也來自我和轄區居民組成的大家。這兩個家陪伴著我,使我感到溫馨、充實、快樂。”
選擇當片兒警,只為離群眾“近些,再近些”
10日上午,家住定鼎門社區的王先生在外地過完春節返洛。回家前,他到社區警務室找片兒警潘丹勇取回了家門鑰匙。潘丹勇告訴洛陽晚報記者,近三年來,不少社區居民會把家門和汽車的備用鑰匙交給他保管。
保管鑰匙、跑腿、調解糾紛……這些日常工作與潘丹勇之前13年的從警經歷相比,反差不小。潘丹勇最終選擇做一名片兒警,則緣于一段短暫又難忘的經歷。
2008年8月,潘丹勇到四川參加災后重建工作。“三個月里,災區群眾待我像親人,我想扎根基層,希望離群眾近些,再近些。”潘丹勇說。
2011年9月,他主動要求調入社區工作,成為一名片兒警。當時,面對身邊人的不理解,潘丹勇沒有過多解釋,而是滿懷信心走上新的工作崗位。
電話24小時開機,居民說“有小潘在,很放心”
萬事開頭難。2011年9月,來到定鼎門社區后,潘丹勇主動到群眾家推銷自己,但經常吃閉門羹且收效甚微。
這時,潘丹勇注意到轄區內的洛龍公務員小區等新建小區,存在沒有正式命名等問題,給居民生活、就業和子女上學帶來諸多不便。于是,潘丹勇多次到民政、物業等部門反映情況,并協調民政部門完善命名手續。通過這件事,轄區居民開始漸漸接納和認可他。
不久,洛龍區長興華苑小區發生電動車被盜案,潘丹勇查看小區的監控錄像,成功鎖定了嫌疑人的面部特征,并打印照片,發放給每個小區的保安。當嫌疑人在另一個小區再次作案時,被保安認出,并被潘丹勇當場抓獲。之后,他又利用監控錄像成功破獲了十幾起盜竊案件。
為更好服務群眾,潘丹勇的電話24小時開機,他還開通了網上警務室和微博,并建立了小區業主群。“有小潘在,我們很放心。”這是定鼎門社區居民最常說的一句話。
當一名警察,是他“最大的幸福”
去年春節前,轄區內一商戶家2歲的女孩丟失,其焦急萬分的家人來到警務室求助。
潘丹勇通過查看監控錄像,發現女孩在長興街附近被一騎三輪車的女人抱走。隨后,他順著三輪車行駛路線,調取查看沿街50余家商鋪的監控錄像,沿途走訪調查,終于查清嫌疑人的身份,找到了孩子。抱著孩子,父母激動地在潘丹勇面前跪了下來。
因為尋找這個孩子,潘丹勇忘記了接女兒放學,受到妻兒的埋怨,遭到找他辦證卻找不到人的群眾投訴,可當他們知道潘丹勇尋找孩子的事后,妻子夸他好樣的,女兒為他豎起大拇指,投訴他的群眾也趕來道歉……“作為一名警察,這就是最大的幸福。”潘丹勇說。
榮譽
多年連續獲得河南省優秀人民警察、河南省優秀社區民警、市十佳優秀社區民警稱號,獲得2008年抗震救災先進個人稱號,榮立三等功一次,多次受到市公安局嘉獎。
心語
小溪選擇大海,雄鷹選擇藍天,駿馬選擇草原,而我的選擇是做一名社區民警。我把社區當成家,把群眾當親人,在平凡的崗位上盡情享受著這份充實和快樂。□首席記者 陳兵 通訊員 范進通 文/圖【原標題:一名小片兒警的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