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文化遺產 >> 文遺動態 >> 瀏覽洛陽

【走近洛陽非遺】十盤:萬安山下的管子音樂

2015/1/14 9:01:32 點擊數: 【字體:

【走近洛陽非遺】十盤:萬安山下的管子音樂

  村民們在演奏十盤

【走近洛陽非遺】十盤:萬安山下的管子音樂

  十盤部分樂器
 

    不久前,洛陽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以下簡稱“非遺”)名單出爐,其中,市級“非遺”項目27個,擴展項目5個,涉及民間文學、傳統美術、傳統音樂、傳統舞蹈等類別。十盤,又稱管子音樂,因所用樂器中有十面大小不同的鑼而得名,是流傳于伊川一帶的傳統音樂,起源于明末清初,有近400年的歷史。十盤樂隊主要由笙、管子、笛子等吹奏樂器和云鑼、鼓等打擊樂器組成,演奏形式有坐樂和行樂兩種。

    1 因鑼而得名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風情。初聽十盤,我很納悶兒,十盤是什么?它因何得名?又有什么特點? 帶著這些疑問,在伊川縣文化館館長于紅衛的帶領下,我們前往伊川縣東北方向的呂店鎮清泉寺村尋找十盤的蹤跡。在萬安山南麓的一個村口,汽車停了下來,于紅衛說,清泉寺村到了。

    說十盤,不得不提萬安山和清泉寺,一座文化名山和一座因泉而得名的古老寺院,滋養了十盤這一獨特的古老音樂萬安山又名玉泉山、石林山,位于偃師市和伊川縣交界處,最高峰海拔937米,與嵩山遙遙相望,溝壑深險,巍峨壯觀,為洛陽東南要沖。其山勢突兀,險峻挺拔,怪石嶙峋,“石林雪霽”是洛陽八小景之一。山頂有西祖師廟、白龍王廟、玉泉寺等廟宇;山麓有水泉石窟、范仲淹墓等名勝古跡。

    清泉寺位于清泉寺村,村因寺而得名。據清泉寺廟碑記載,清泉寺因泉而得名,始建于東漢,至宋代被毀,清乾隆年間曾重修,民國時期失修,今已不存在。清泉寺舊址前有一泉眼,泉水冬溫夏涼,至今村里的婦女仍去泉邊洗衣服。

    十盤,由十面大小不同的鑼組成而得名(一說云鑼即十盤)。演奏時,演奏者左手持云鑼手柄,右手持擊錘,但可惜的是,現在清泉寺村已經沒有云鑼這種樂器。81歲的村民李崇敬還記得云鑼的樣子,它由直徑、厚薄不同的十面小鑼(村民俗稱為鼓)組成,懸掛于木架上。眼下,清泉寺村村民李現有正多方奔走,希望能恢復云鑼樂器,再現“原汁原味”的十盤演奏。

    2 源于清泉寺

    據《伊川縣志》記載,十盤,最初在伊川縣白元鄉金山寺、呂店鎮清泉寺等一些寺院流行,后來漸漸傳入民間。十盤原屬寺廟音樂,在清泉寺廢棄之后,傳入清泉寺村神社,演變為今日清泉寺十盤社。李崇敬回憶,按老一輩口傳,清泉寺十盤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有近400年的歷史。

    伊川縣文化館提供的資料顯示,1981年,伊川縣曾組織十盤社參加縣城文化演出,錄制了大量十盤曲目,后經過整理,有21首曲目被收入《豫西民間器樂曲》一書,并編印成冊。1985年,該縣又普查到38首十盤曲目。

    清代至民國年間,伊川縣城關鎮、彭婆鎮、呂店鎮和白元鄉等鄉鎮均有十盤樂隊,后因嗩吶隊規模小,活動方便,得到了快速發展,十盤樂隊逐漸衰落。到1985年年底,伊川縣十盤樂隊已不足10個,后逐漸停止演出,十盤音樂自生自滅,陷入失傳的困境。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市旅游局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漢魏洛陽故城入選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