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河洛大鼓音樂調查報告
2013/7/3 15:10:16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摘 要: 河洛大鼓是發祥于洛陽偃師的一種說唱藝術形式。河洛大鼓現在怎樣 ? 文章的作者到河洛大鼓起源地 ———偃師,對這一曲種起源地、歷史、習俗、河洛大鼓所使用的樂器與組合、表演特點“、愿書”實錄、河洛大鼓的開場音樂表演實錄、藝術風格等方面進行了調查。
關鍵詞:說唱;河洛大鼓;調查報告;洛陽
河洛大鼓是發祥于洛陽偃師的一種說唱藝術形式,已有百年的歷史。它以說唱來敘述故事、塑造人物、表達思想感情。河洛大鼓在20世紀50年代的洛陽仍然紅火,至20世紀70 - 80 年代仍有較多的流傳,那時洛陽老城的青年宮書場常常爆滿,河洛大鼓藝人張天培在場上只要一露面,還未張口說唱,臺下人已是掌聲雷動,人群鼎沸。而今,今非昔比,洛陽老城青年宮的說書場已尋不到它的蹤跡。河洛大鼓去了那里? 它現在的發展狀況如何? 為此,筆者在洛陽市音協主席秦國琛和原市群藝館館長姜和平的鼎力相助下,到河洛大鼓起源地———偃師,對這一曲種起源地、歷史、習俗、河洛大鼓所使用的樂器與組合、表演特點、“愿書”實錄、河洛大鼓的開場音樂表演實錄、藝術風格等方面進行了調查。
(一)關于地理、歷史、習俗
地理環境 偃師位于河南省中西部,西距古都洛陽 30 公里,南屏嵩岳,北臨黃河,東距省會鄭州 90 公里,全市總面積 948 平方公里,人口 82 萬,轄 13 鎮 4 鄉、332 個行政村。以漢族為主。偃師位于暖溫帶南緣向北亞熱帶過渡地帶,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平均氣溫 14.2‘C降雨量 546 毫米。全區地貌以平原為主。北部有部分丘陵區。生產方式,以農耕為主。
歷史簡況 河洛大鼓起源于清代光緒末年,僅是在洛陽偃師一帶流行的曲種。首創者是偃師段灣村洛陽琴書藝人段炎、胡南方、呂祿。洛陽琴書是一種音調低沉、緩慢,用揚琴、四胡、三弦、二胡、八角鼓、小鉸子等樂器伴奏的比較高雅的曲藝形式,俗稱“廳堂閉目坐唱”。適宜在富豪之家的堂會、茶館和廟會固定的場合演出。清代南陽流傳“單打鼓”的說唱形式,這種形式是以說書為主,一人打鼓、板說書沒有伴奏,適宜乞食行藝。段炎、胡南方、呂祿在與南陽鼓兒詞藝人李四搭班合作中,吸收了南陽鼓兒詞所用的鋼板和書鼓,把曲詞文雅、曲調古樸,伴奏人員多不適宜流動演出的洛陽琴書,改進成一人打板、擊鼓演唱,另一人用四弦伴奏的說唱形式,藝人稱“大鼓金腔”。民國初年,又吸收了河南墜子的唱腔和墜琴,被藝人稱之為“洛陽大鼓”。1952 年以河南洛陽大鼓之意改名為河洛大鼓。
河洛大鼓在一百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已有五代藝人,涌現出了許多著名的藝人,如第一代藝人段炎、胡南方、呂祿;第二代傳人張天培、陸明智、葉刺猬、劉林;第三代傳人有程文和、陳有功、崔坤、張明黨、楊二會、呂發君等人。這是河洛大鼓書最為興盛的時期。他們的活動大約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至六七十年代,這時河洛大鼓不論從內容到形式都達到了成熟和完美的階段,特別是崔坤先生,其表演沉實、生動、唱腔宏亮悅耳,其書詞簡捷、文雅,他在長篇書目發掘改編和對各種唱腔、道白的總結、歸納方面都超出了他的前人。第四代傳人有:段階平、陸四輩、尚繼業、張妮、王占標、張新有、牛會玲、李宏民等,其中張妮、尚繼業、牛會玲都師承崔坤先生,不論是唱和書目都有極深的功力,李宏民主攻伴奏,是一代著名琴師。第五代傳人有李新芬、黃金煥、韓淑珍等,他們都有極深的造詣。
“愿書”習俗 偃師一帶的老百姓愛聽河洛大鼓,逢紅白喜事時一般不請“響器”(即嗩吶等吹管樂器),時興請河洛大鼓藝人說書。“請書”是當地的習俗,請“一棚書”即是說三天9 場書。大隊、機關、政府部門有事請書,這類書稱“官書”。老百姓想許愿還愿請書叫“愿書”,求一家平安請書叫“平安書”;娶媳婦請書叫“紅書”;毛娃過生日待客請書叫“面書”;老人做壽請“壽書”;“掛鞭書”“、立碑書”……蓋房、上梁、修路等,不論大事小事,只要有事由都要請河洛大鼓藝人去家里說書。愛聽書的人跟著說書的人,走到那聽到那里,有的愛好者會說很多段子,有的甚至能把一部書完整的說下來,所以幾乎每個村都有從事河洛大鼓的藝人。
(二)偃師河洛大鼓問題調查
調查時間:2003 年 10 月
調查地點:河南偃師岳灘鎮東莊、邙嶺鄉東蔡村等地
采訪者:馬春蓮,女,1954 年生,洛陽師范學院音樂系副教授。
采訪對象:
魏鐵信:今年 48 歲,男,河南偃師人,偃師群眾藝術館長,86 年曾參與了曲藝音樂集成的記譜工作。
陸四輩:今年 62 歲,男,河南偃師邙嶺鄉東蔡村人,張天培的徒弟,祖孫四代系河洛大鼓藝人,在中國曲藝音樂集成中,很多譜子都是根據他演唱記錄的。
陸永成:今年 40 歲,男,河南偃師邙嶺鄉東蔡村人,陸四輩的兒子,文化館辦公室主任。會說河洛大鼓,擅拉墜胡。
鄧存治:今年 68 歲,男,河南偃師岳灘鎮王莊村人,河洛大鼓藝人。
朱小芝:今年 51 歲,女,河南偃師佃莊鄉東大郊村,河洛大鼓祖傳世家。
尚繼業:今年 60 歲,男,河南鞏義北山口鎮高尚村人,崔昆的徒弟,鞏義市曲藝家協會主席,河洛大鼓藝人。
李新芳:今年 40 歲,女,鞏義市大峪溝鎮大峪溝村人,河洛大鼓第五代傳人。
調查問題之一:當今河洛大鼓藝人活動情況
由于“愿書”習俗的流行,學說河洛大鼓的人很多,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很快,人民生活富裕了很多,河洛大鼓很紅火。全縣有河洛大鼓藝人 170 多人。隨著電視的普及,河洛大鼓的聽眾人數逐年下降,年輕人無人聽更無人學,藝人只減不增,現在偃師能唱的藝人已不到 20 人,年齡均在五、六十歲以上。
近些年來,偃師的藝人常去附近鞏義米河鎮的“亮書場”找活,每逢集市的時候,藝人都到哪里“亮書”。所謂“亮書”就是藝人們在臺上輪流亮相說書。逛集市的人可以免費觀看,如有需要“請書”者,可直接與中意的藝人洽談。這種自發的市場運作方式,吸引了附近很多縣的河洛大鼓藝人。1999 年以前,參加亮書的藝人很多,最多時每天有一百多藝人。有很多藝人可以訂滿兩、三個月的書,請書的大都是附近密縣和鞏義的農民,由于密縣是山區那里開礦的多,家家需要保平安,因此說愿書的習俗一直很盛行。1999 年以后,米河鎮的“亮書場”開始蕭條,前去亮書的藝人沒有以前多了,但那里仍是藝人們攬活的交易市場。
至于為什么沒有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曲藝網 201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