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bǔ
【卜姓起源】
據(jù)《姓氏考略》云,卜氏望出河南(漢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為河南郡。在今河南省洛陽地區(qū))、西河(戰(zhàn)國時魏國初置西河郡,漢元朔四年復(fù)置。在今山西、陜西兩省之間黃河沿岸一帶)、武陵(漢朝初年置。在今湖北省西南部、湖南省沅江以西、貴州省東部及廣西三江一帶)。
1.以官職稱謂為氏。據(jù)《風俗通義》及《潛夫論》云,氏于職者,巫卜陶匠是也。殷周時代有專門從事占卜職務(wù)者,稱為卜人。世代任卜人者,遂為卜氏。
《路史》云,夏啟后有卜氏,又叔繡后有卜氏。《元和姓纂》云,周禮有卜人氏,以官命氏。晉卜偃、秦卜徒父、魯卜楚丘,皆為卜筮官,其后遂以為氏。
2.漢化改姓為氏。據(jù)《史記》載,古代匈奴部族四大姓之一有須卜氏,其后改為卜氏。
須卜氏原為漢朝時期匈奴民族的一支,屬于南匈奴四大貴族姓氏之一。東漢初期,南匈奴大多歸附漢王朝,逐漸漢化,形成漢姓(卜、呼延、蘭、喬)。五胡十六國時期,匈奴須卜氏流居于代北地區(qū),后為鮮卑拓拔部所吞并,因聯(lián)姻關(guān)系,成為鮮卑貴族部落之一。北魏王朝建立之后,遷都洛陽,定居中原,在北魏太和二十年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的漢化改革過程中,須卜氏再一次漢化為單姓卜氏,此后,該支卜氏世代相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