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函谷關考古取得初步成果 發掘面積約2000平方米
2012/12/17 11:17:3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對古代絲綢之路東起點的第一道門戶——漢函谷關進行了保護性考古發掘,漢函谷關的年代和沿革得到考古證實。
今年6月考古發掘工作啟動至今,共發掘探溝35個,發掘面積約2000平方米。漢函谷關的整體布局和規模已顯現,核心區域重要遺址的范圍、布局和性質進一步明晰。此次考古工作集中在以關樓為中心的遺址核心部位,核心區的范圍和布局也基本明晰。
漢函谷關始建于漢武帝元鼎三年,歷史上曾數度修繕,但由于戰亂破壞和風雨侵蝕,如今,漢函谷關僅存關樓、雞鳴臺、望氣臺等遺跡,坐落于河南省新安縣城關鎮東關村。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漢函谷關是洛陽西去長安的通衢要道、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唐宋之后,由于國家長期統一,漢函谷關逐漸失去了防御功用而被冷落,但歷代的修葺從未停止。據史料記載,明萬歷七年、清順治十五年都曾對漢函谷關進行過修整。
今年5月,國家文物局確定首批列入絲綢之路申遺預備名單的26處遺址點,漢函谷關名列其中。自2007年申遺工作啟動以來,當地文物部門編制了《新安函谷關遺址保護總體規劃》和《關樓及現存關墻搶救加固保護設計方案》等,對漢函谷關的規劃、保護工作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隨著考古發掘工作的深入,漢函谷關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日益凸顯,當地政府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全力開展環境整治、居民拆遷安置以及河道、水系整治等工作。(原標題:漢函谷關考古取得初步成果 發掘面積約2000平方米)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新華網(201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