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拓)碑文:
一個人有時勝過多數(shù)人,因為真理在這一個人手里,而不在多數(shù)人手里。他這個人是很勇敢的,犯錯誤也勇敢,堅持真理也勇敢。
毛澤東評陳云
云棲居趙天元錄
撰文:云棲居趙天元
碑刻:云棲居張勇
碑存:沁陽市
碑注:
這是毛澤東1959年4月5日在中共八屆七中全會上講話摘錄。
這時毛澤東已感覺到1958年11月在武昌舉行的中共八屆六中全會確定的1959年計劃指標仍過高,1月召開的省市黨委書記會議“還是那一套,沒有轉過來”。為了扭轉這種情況,毛澤東在七中全會上作了關于工作方法問題的講話,提出要“多謀善斷”,“多聽人家的不同意見”。針對之前陳云對浮夸風、高指標提出直言不諱的意見,毛澤東稱贊陳云:“一個人有時勝過多數(shù)人,因為真理在這一個人手里,而不在多數(shù)人手里。他這個人是很勇敢的,犯錯誤也勇敢,堅持真理也勇敢。”“在武昌發(fā)表一九五九年糧、棉、鋼、煤的數(shù)字問題上,正確的就是他一個人。一月上旬,也是他正確。陳云同志一月上旬的話很有一些同志抵觸,我就賞識。我看這個同志還是經驗比較多一點。”
毛澤東對陳云如此評價是從工作實踐中得來的,是恰當?shù)摹_@在“大躍進”中可見一斑。
“大躍進”是在激烈批評反冒進的氣氛中發(fā)動起來的。“大躍進”之初,陳云作為一個反冒進的檢討者投身到“大躍進”潮流中去。他真誠地希望經濟落后的中國能有一個實實在在的大躍進。但是,當高指標、浮夸風盛行,“以鋼為綱”,片面追求數(shù)量和速度,引起經濟失衡、市場緊張時,他不顧再次被批評為“思想右傾”的可能,最早提出降低指標和保證質量的主張。接著,他又強調必須依據(jù)綜合平衡和按比例發(fā)展的原則辦事,并提出緩和市場狀態(tài)的切實辦法。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大躍進”的損失,緩解了當時的困難局面。在當時情況下敢于提出這些主張,是需要對黨和國家的無限忠誠,需要超乎尋常的智慧和膽略的。事實證明陳云的主張是正確的。因此,毛澤東對陳云的評價是恰如其分的。
1959年廬山會議前,毛澤東在去長沙的火車上同王任重談話時說:“國難思良將,家貧思賢妻。陳云同志對經濟工作是比較有研究的,讓陳云同志來主管計劃工作、財經工作比較好。”這是毛澤東對陳云所作的又一次重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