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學界研討“經典與教化”

2013/11/11 10:12:39 點擊數: 【字體:

    由南昌大學江右哲學研究中心等單位主辦的“經典與教化”學術研討會日前在南昌大學舉行,來自海內外的40余位專家學者,圍繞“經典與教化”這一會議主題展開了深入的討論。

    與會專家對儒家經典的重要論題作出了新的詮釋,尤以《四書》為中心,《論語》又是其中的重點。有學者就《論語》“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章提出新解,指出舊注的“王教”論域更接近于問題的本真,體現了推崇“德教”、反對暴政的思想,主張將人先天固有之道“還”給人自身,導民由乎自己以實現其自身價值的政治理念,顯示出一種高遠的政治理想和切實的人道精神!墩撜Z》“親親互隱”章為近來學界反復論辯之話題,學者對此提出了新解,指出必須“回到”孔子與葉公對話的情景與狀態之中去理解該話題,不能把儒家倫理歸結為所謂“血緣親情倫理”,不能簡單地將之西方道德理性主義化,孔子的倫理原則,乃是一種追求與講究道德情感與道德理性適中調和的道德“中庸”主義!墩撜Z》首章“學而時習之”的注解,歷來解釋不一,近來更是多有新解,有學者從朱熹的注解出發,提出朱子認為,學的內容“本無定指”,以明善復性為其宗旨,朋自遠來之樂非切磋取益之樂而是教化同道之樂,朱子本章之解奠定了其四書詮釋的整體基調。學者同樣就宋明理學重點詮釋的《大學》《孟子》作出闡釋,認為《大學》體現了儒家“修、齊、治、平”的層次性模式,是倫理思想與政治思想結合。學者一方面重新審察了孟子對“生之謂性”的批評,認為孟子反對的是告子對“生之謂性”的抽象理解,而非從原則上反對“生之謂性”,“生之謂性”原則與“仁義內在”的人性內容實相一致。一方面考察了近人梁啟超的《孟子》詮釋,體現了他的人生哲學思想。

    有學者提出,儒家天命觀是儒家哲學思想的核心內容,它決定了儒家哲學思想內在的邏輯結構和理論特質。儒家同樣有著豐富的“困境智慧”,它和憂患意識一道成為我們精神傳統的寶貴資源。儒家思想歷來受到尊崇,在少數民族入主時代亦不例外,通過重訂曲阜孔廟元代加封孔子碑即可考察元代尊孔的情況。理學思想是儒學發展的又一高峰,本次會議對此亦多有討論。學者提出明道“敬”論多是圍繞《易傳》《孟子》《中庸》《論語》與《西銘》等相關命題的綜合解讀展開,作為程顥學術同道的張載理學雖不以“心”標宗,但卻包含豐富的心學思想,其內容主要由心論與知論兩部分構成。作為周程思想的間接傳人,張栻對周敦頤《太極圖說》進行了詳盡闡發,體現了張栻自身的太極體性論思想。王陽明作為心學的代表,《傳習錄》提出的“知行合一”說備受關注,學者對此提出新解,倡導從本體與功夫一致視角來談論知行合一,強調知行合一說再現了本體與功夫的一致性,與心即理、良知、致良知相互貫通。清代理學承明代而來,理學大家陸隴其的政治倫理思想即顯示了清代理學的特色。

    本次會議具有寬廣的國際比較視野。學者們討論了朱子杰出后學真德秀《心經》與韓國心法學的關系,認為《心經》和《心經附注》已成為韓國心性之學的闡釋與建構的重要思想載體,對韓國心性之學影響至深。

    歷代學人在經典注釋實踐中形成了不同的注經特色和理論,值得今人予以審視和反思,學者就經典詮釋的相關理論作出了探索。他們提出,從儒學的詮釋形態出發,存在經學化的儒學和哲學化的儒學兩種詮釋形態,二者存在會通的可能性,經學的復興只能是現代化的而非傳統的。從中國哲學方法論的角度出發,則應注意經、經學和經典之間的關系,經是思想系統內自然的選擇和眾人的公認,經典為具體知識系統中具有典范性、奠基性、原創性和權威性的文本著述。經學則是對經典的研讀、詮釋。若從觀念史研究的角度出發,又應注意在經典世界與現實生活世界之間尋得其根據,應從現實生活世界及其變遷中獲得動力。反思已往的經典詮釋成就是很有意義的。學者探究了宋儒經典詮釋對價值與事實關系的處理及其存在的問題,進而對現代新儒家的經典闡釋作出了總結,揭示了方東美和唐君毅的經典詮釋思想,指出方東美對朱熹的詮釋在方法論上存在問題,以唐君毅為代表的學者對儒學存在宗教化詮釋的傾向。此外,學者還提出了自身對經典詮釋的理解,指出中國傳統哲學關于“存在”問題的思考方式具有中道、圓融、不二、雙運的特色。

    教化思想的探討是本次會議的另一主題,主要圍繞著先秦經典文本的討論展開。學者對教化理論有著概括性的分析,指出教化是主義、思想、學說一類的東西在社會上傳播、推廣之后所得到的信從或信仰,儒家教化存在上貫與下貫路線,具有與宗教教化不同的旨趣。具體而言,儒家教化具有榜樣的形式,有著特定的組成部分及特點,儒家教化核心是禮樂,故學者探究了先秦儒家樂教傳統的形成及其成人、成德的教化意義。教化的目的是成就君子人格,需要分析儒家的君子人格的特色及其在教化中的作用。儒家的教化必須依賴于經典展開,有學者討論了《周易·象傳》的教化思想,認為象傳是對《周易》卦象和爻辭所作的解釋,是一部圣人教化之書。古代思想家有著豐富而獨特的教化思想。荀子即體現了道德理性主義進路的教化特色。明代理學家胡居仁的教化思想則以義利、舉賢良思想為中心,江右王門后學劉邦采則以性命良知之學為其教化特色。(許家星)(原標題:學界研討“經典與教化”)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2013-11-11)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