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書跡《出師頌》,是書法史上存世寥寥的早期章草墨跡,歷史上曾一度傳為西晉書法家索靖所書,卷首有“晉墨”兩字。這件書跡歷代流傳有緒,先后經唐代太平公主、南宋內府、明代收藏家王世懋等收藏,最后入藏清代內府。乾隆年間刻入《三希堂法帖》,著錄于《石渠寶笈續編》。1922年,清朝遜帝溥儀以之賞賜溥杰,由此流出宮外,《出師頌》本幅與元人張達善的題跋割裂,散落民間。2003年,《出師頌》再度現身市場,在中國嘉德春拍中由故宮博物院購得收藏。本次展覽,張達善為《出師頌》所作題跋將一并展出,兩件國寶級高古法書作品珠聯璧合,尚屬首次。
此外,宋人《瑞應圖》、上海博物館2000年從中國嘉德購藏的宋高宗《真草二體書嵇康養生論》等也一同亮相。展品中明代畫家仇英《赤壁圖》,在2007年以7952萬元成交,創下了當時涵蓋中國油畫、書畫等各類中國繪畫藝術品拍賣成交價格的世界紀錄,這也是中國繪畫作品拍賣成交價首次超過1000萬美元級別。
除書畫外,海外回流拍品的代表“清乾隆粉彩開光八仙過海圖盤口瓶”、王世襄舊藏“大圣遺音”唐代古琴、“清乾隆紫檀雕西番蓮大平頭案”等,都是重要的文物珍品,也在此次展覽中一同亮相。(原標題:隋代書跡《出師頌》亮相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