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且看今風舞古韻——古城保護的姑蘇樣本

2014/5/19 18:02:36 點擊數: 【字體:

且看今風舞古韻——古城保護的姑蘇樣本

蘇州平江路風景。資料照片

    在網上搜索江蘇蘇州平江路,一幅幅充滿古城風韻和水鄉情調的攝影作品,一篇篇描摹蘇式美食和蘇式風雅的長文短評,引人長思:在飛速發展的今天,是什么讓古城蘇州仍舊保持原汁原味?

    “古城是歷史遺存,也是生活場所。蘇州古城,面積大,方圓14.2平方公里;人口多,有幾十萬現代人生活其中;文物古跡多,堪稱巨大的綜合博物館;經濟活動繁榮,是中國最發達地區之一。在這樣的環境中,蘇州古城保護與一般的文物保護有很大區別,必須用創新的理念、開放的理念、國際化的理念,與時俱進,有機更新,才能保證古城具有強勁生命力。”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蔣宏坤的這番話,是對蘇州古城保護30年實踐的很好總結。

文化古城 重塑名勝神韻

    “建城2500多年,1982年入選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04年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在蘇州召開。每一個關鍵節點,都成為蘇州古城保護提檔升級的新起點。”姑蘇區委書記兼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古城保護區黨工委書記翟曉聲告訴記者,2012年10月,蘇州市原平江、滄浪、金閶3個古城區合并成立姑蘇區,被住建部批準為全國唯一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這個重大調整,為蘇州古城保護的統籌規劃和全面實施掃除了體制機制上的障礙”。

    《蘇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3-2030)》《姑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歷史街區景區保護規劃》……一個個精心編制的規劃,為古城保護定下了基調。星羅棋布的平江、山塘等歷史文化街區和桃花塢、觀前等歷史文化片區,成為古城保護、整治和更新利用的著力點,撬動整個古城區經濟、文化、社會的建設和發展。

    桃花塢是明代大才子唐寅生活過的地方,他與沈周、文征明等在此共創了領袖群倫的吳門畫派。全國四大年畫之一的桃花塢木刻年畫,使這個地方更具盛名。但這樣一個詩情畫意的地方,卻曾被蘇州冷落,1.84平方公里的低洼地,基礎設施非常薄弱,片區內部分古建筑、傳統民居、古街老巷因年久失修而破敗不堪。

    10多年來,桃花塢的環境、交通、基礎建設得到了不少改善,然而局部整治、單純保護難以發揮桃花塢的文化資源優勢。2010年2月,蔣宏坤實地調研后,提出了“整治環境、改善民生、傳承文化、發展旅游”的基本指導思想。

    經過細致的調研和反復的論證,桃花塢綜合整治工程開始了。工程先從唐寅故居遺址、泰伯廟西街這兩個知名度最高而環境問題最大的區域入手。最重要的一環是唐寅故居文化區,包含唐寅文化展示、非遺展示及商業配套等三部分,形成“一軸六組團”——一軸指唐寅墳雙荷花池街,是整個唐寅故居文化區的主要功能軸線;六組團分別指唐寅故居遺址、唐寅祠、文昌閣、非遺文化展示館、精品酒店及文化產業綜合街區。記者日前在工程現場看到,往日被大雜院掩蓋的雙荷花池已經恢復了原來的妙曼身影,“一枝六朵花”逐步成型并緩緩開放。

    記者點評:蘇州的美,既要體現傳統的古韻之美,也要蘊含現代的變革之美,這是古城文化能夠在現代社會保存和發展的必經之路。

宜居古城 升級蘇式生活

    山塘街是白居易任蘇州刺史時主持開鑿山塘河并在兩岸筑堤而形成的,沿岸居民至今仍保留著傳統的生活習俗。“沈家水閣”是山塘河沿岸保存時間最長的一個水閣,已近百年,有“山塘第一水閣”的美稱。74歲的沈松濤回憶,該水閣是其岳父年輕時建造的,如今一家四口住在屋內。閑暇時,沈松濤坐在窗前,聽聽廣播里的評彈,看看開過的游船。但屋內,地板磨損嚴重,窗臺也已褪色。

    “蘇式生活,是蘇州人與蘇州城氣息相通、天人合一的生活,沒有了老蘇州人,蘇式生活就失去了鮮活勁!”蘇州市市長周乃翔道出了很多老蘇州人的心聲,“但是,蘇州古城如果僅有古城風貌,沒有生活功能,也不會有持久活力。缺乏生活功能的古城,終將被人摒棄,這是古今中外的歷史經驗和教訓。”

    正因為有了這樣的認識,蘇州市委、市政府始終把優化古城功能、促進民生改善作為古城保護的重要目標。街巷整治、古建老宅修復、古城河道自流活水工程等,使古城服務功能日益增強,居民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如今,眾多游船經過時,中外游客都會對著兩岸水閣爭相拍照,記錄蘇州的水城生活。

    對于生活環境的改善,山塘街的老居民最有發言權。為了保護修復成果,居民們自發成立志愿者隊伍,輪流守護在山塘河沿線。一些居民辦起“山塘故事會”,講述山塘歷史人文。在老居民的指點下,手藝人“復活”了消失了幾十年的玩具“搖老虎”,一面市就受到游客青睞。

    記者點評:蘇州的美,不能只追求各地游客的口碑,而要讓蘇州人從內心感覺到生活之美。

活力古城 打造美麗產業

    “到蘇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對虎丘景區的千年影響力和蘇州旅游業的貢獻,蘇東坡的這句話無可替代。但是,隨著歷史更替,地處城鄉接合部的虎丘地區功能布局混亂,整體環境與虎丘景區“吳中第一名勝”的美譽不相適應。

    2009年10月,剛到任一個月的蔣宏坤在國慶長假的第二天,走訪了這個被居民戲謔為“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的老大難地區,經過充分調研、廣泛聽取意見,決定對該地區進行綜合改造。虎丘核心區域規劃方案,專門聘請了華南理工大學何鏡堂院士團隊策劃設計。隨著綜合改造工程的實施,虎丘風景區周邊的一大批歷史文化遺存熠熠生輝。

    然而,僅僅滿足于再現虎丘景區當年風姿,并不是當代蘇州人的性格。他們血液里的愛美基因被創業激情點燃,培育了一個個美麗產業:精致蘇繡、紅木雕刻、蘇作玉雕、手工旗袍……虎丘婚紗便是現代“蘇作”產業響當當的代表。當全國各地的情侶和商戶來到虎丘腳下追捧這片自發形成的美麗產業時,蘇州市政府也開始籌劃給這個美麗產業提檔升級,虎丘婚紗城項目由此落定。

    回憶起初來乍到時的場景,2002年末在虎丘附近盤下一家門店做禮服生意的袁艷頗為感慨,“剛來時,附近只有零零散散的幾十家散鋪從事婚紗經營”。今天,已開了3家門店仍難以滿足發展需要,袁艷最期盼的是早些搬入新建的虎丘婚紗城。

    姑蘇區政府也在打響這項美麗產業。2014年北京春夏時裝發布會,專門為虎丘婚紗安排了一天專場展示;今年11月,蘇州要舉行全國性的中華品牌展,屆時虎丘婚紗將準備自己的品牌專區,打造專屬的婚紗產業品牌基地。

    記者點評:蘇州的美,不能是一幅靜態的風景畫,而應該是充滿活力和美的張力的動態作品,要讓蘇州的美通過蘇州的美麗產業走向世界。(本報記者 蘇雁)(原標題:且看今風舞古韻——古城保護的姑蘇樣本)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2014-05-19)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