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英譯《紅樓夢》原稿外觀、扉頁。照片由收藏林語堂英譯《紅樓夢》原稿的日本市立圖書館提供
本報天津7月26日電(記者陳建強 通訊員陸陽)塵封近半個世紀的林語堂英譯《紅樓夢》原稿,近日被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2015屆博士畢業生宋丹在日本一家市立圖書館找到。24日,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就此舉行了新聞發布會。
海內外享有盛譽的作家、翻譯家林語堂是一位著名的“紅迷”,撰寫過大量紅學研究文章,其名著《京華煙云》深受《紅樓夢》影響。但他翻譯為英文的《紅樓夢》多年來不知所終。林語堂之女林太乙所著的《林語堂傳記》中,曾附有“林語堂中英文著作及翻譯作品總目”,并未提及林譯版《紅樓夢》。
宋丹就讀博士時專門從事《紅樓夢》日譯本研究,在對已故日本著名翻譯家佐藤亮一的研究中,她了解到,1973年11月,佐藤亮一曾收到林語堂耗時十余年完成的《紅樓夢》英譯原稿,并在幾個月后又收到了其修改稿。林語堂曾寫信希望佐藤亮一用兩年左右時間,將他的英文原稿翻譯成日文出版。這勾起了宋丹濃厚的研究興趣。2014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期間,宋丹經過多方調查,找到了佐藤亮一的家庭住址,卻發現那里早已人去樓空。幾經輾轉,她最終了解到:佐藤亮一的夫人佐藤雅子目前住在一家養老院內,此前已將丈夫的書籍資料贈送給了一家市立圖書館。在該圖書館內,宋丹得知佐藤雅子在贈書時列了一份清單,其中確有“紅樓夢 林語堂打字原稿”一項。由于佐藤雅子曾叮囑圖書館在其健康時,不要對外公開這批資料,因此圖書館將之封存,至今未對外公開。在得到佐藤雅子監護人的書面許可后,宋丹最終看到了這份珍貴的原稿。
據宋丹介紹,林語堂所譯《紅樓夢》英文原稿用打字機單面打印,一共859張,每頁稿紙長27.5厘米、寬22厘米,版心長22厘米、寬15厘米。上面有林語堂在不同時期用黑、藍、紅筆對稿件所做的大量修改筆記,其中還有兩頁英文手寫稿。原稿扉頁顯示林語堂將《紅樓夢》的書名譯為“The Red Chamber Dream”,書名下印著“A Novel of a Chinese Family”(一部中國家族的小說),并注明“By Tsao Shuehchin”(曹雪芹著)、“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Lin Yutang”(林語堂譯、編)。
宋丹說,原稿分為7冊,包括林語堂的解說、序章以及作為主體的64章和終章,是對原著120回的編譯。在該圖書館,宋丹還見到了佐藤亮一日譯原稿的復印件,最初他正是分7冊64章進行翻譯,只是在正式出版時,改成了4冊64章。通過譯文與《紅樓夢》的版本比對,宋丹初步判斷林語堂在翻譯時以程甲本為底本。原稿中林語堂在人物、情節、詩詞曲賦等方面對原作做了大量修改,還在譯文中穿插了他個人的解說和評述。
在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日專家對林語堂《紅樓夢》英譯原稿的發現,及其對推動林語堂研究、翻譯研究、紅學研究發展的意義進行了分析。資深翻譯家、《紅樓夢》翻譯研究專家劉士聰教授表示,國內學者只知道林語堂有翻譯《紅樓夢》的意向,但不知道其最終是否實行。林語堂英譯《紅樓夢》原稿的發現為研究者解開了謎團。他說:“林語堂知道英文讀者讀這樣的故事困難在哪里,因此,他采用編譯的方式,把七八十萬字的原著壓縮了一半,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重新編寫,很大膽但很明智。”對于林語堂在文中穿插的個人評述,劉士聰認為,一般的翻譯會選擇用注釋的方式注解這些內容,而林語堂選擇在行文當中加以解釋,使其變成文本的一部分,這對今后《紅樓夢》的翻譯會有很大啟發。
日本京都府立大學文學部準教授林香奈認為,中國的古代小說在日本很受歡迎,但是日本人要想真正理解《紅樓夢》還很困難,學界有句話叫“讀完《紅樓夢》才能理解中國”,反過來也說明沒有對中國的了解,想要理解紅樓夢也很困難。這可能是林語堂英譯本原稿雖然在日本,卻沒有引起日本學者注意的原因。
引人注意的是,在林語堂英譯《紅樓夢》原稿上附有一紙說明,系佐藤雅子在1999年11月12日所書寫:“這是最初寄過來的(稿子),后來馬上又寄來了修訂稿。修訂稿同其他書一起寄到了位于臺灣臺北市的林語堂紀念館(即現在的林語堂故居)。”后來宋丹又專門到臺北林語堂故居,尋找這份修訂稿的下落,但查看了故居內每一件文物,都沒有發現修訂稿的蹤跡。宋丹對比了佐藤亮一日譯本與林語堂初稿原文,基本上能夠逐句對應。她認為,林語堂先生很可能只是對個別詞匯與表達作了修改。即便修改幅度不大,修訂稿的文獻價值與文學價值仍然不容忽視,希望有識之士行動起來,繼續尋找這份修訂稿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