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海
8月14日下午,國家文物局文物違法舉報中心在京揭牌,這是國家層面首次設立的文物違法舉報中心。其主要職責包括受理涉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館藏一級文物,以及涉嫌損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違法行為的實名舉報;負責調查核實受理的涉嫌違法行為;負責對舉報信息的整理、管理、研究,并提出預測預警建議。
國家文物局文物違法舉報中心的掛牌,可以說是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舉措。這些年,文物違法案件總體處于高發期,有數據顯示,僅2014年,國家文物局督辦的文物違法案件就有64起。除了哄搶、私分、侵占、藏匿、盜竊、販賣文物之外,城鄉建設中損毀、拆除文物的違法犯罪案件也時有發生。文物違法執法不力、打擊不力,是文物保護工作的一大短板。此次設立文物違法舉報中心,無疑是加強文物執法工作的硬措施之一。
一方面,此舉意在開門接受社會監督,可從一定程度解決當前存在的文物違法信息不暢,個別地方甚至對違法案件不報、謊報、瞞報等問題。另一方面,可以積極引導、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在一些地方,文物保護往往捉襟見肘,處于“文物多,人手少”的尷尬境地。保護文物若僅靠文物保護部門的人手,確實有難度。在公眾的文物保護意識不斷增強的大背景下,設立文物違法舉報中心,可以讓社會力量在文物保護方面大有作為。
當然,要讓這場文物保護的全民戰爭打得轟轟烈烈并產生實效,首先要保護好舉報人的信息和權益。須知,文物違法舉報中心受理的是實名舉報,若不能保護好舉報人,文物違法舉報就會像安全生產舉報一樣,讓舉報人缺乏信任,顧慮重重。此外,地方政府在城鄉建設中損毀、拆除文物的違法犯罪案件會得到怎樣的處理,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此前,即使被處罰,在巨大的經濟利益面前依然有人鋌而走險。因此,面對城鄉建設與文物保護間的尖銳矛盾及地方保護主義,打擊文物違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