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餉鋪鄂侯貴族墓地出土的銅鼎 資料照片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南陽市是南陽盆地、漢水流域的重要城市。漢水支流白河,史稱淯水穿城而過。距南陽市10多公里、白河東岸2公里處,是古代通往中原的古道。古道路旁有一個村莊叫夏餉鋪村,傳說是三國蜀大將黃忠故里,也是《三國演義》中曹操火燒博望后經宛城火燒新野的通道。
2005年至2014年,河南省圓滿完成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干渠河南段、丹江口水庫淹沒區和受水區供水配套工程364個文物點的田野發掘任務或搬遷復建工作,出土各類文物約10萬件(套)。其價值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文物點時間跨度長,文化內涵豐富。此次發掘的文物點,時間跨度長,時代從舊石器時代開始,歷經新石器時代,先商、商、西周、戰國、漢、北朝、唐、宋等歷史時期,時間延續達數萬年;文化內涵豐富,既有遺址、城址,也有規模較大的墓群。這些墓葬和遺跡的發現為我們了解中國古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實物資料。衛輝大司馬墓地發現了一座唐代夫婦合葬墓,據出土墓志記載,墓主為隋代“使持節柱國西河郡開國公”乞扶令和及夫人郁久閭氏。“乞扶氏”為鮮卑貴族姓氏,而乞扶令和在隋朝等漢人政權中仍可為官,這反映出當時各民族間的融合已經十分廣泛。此外,墓志記載的內容為準確判斷該墓的時代提供了重要依據,同時為研究北朝、隋唐的官制史提供了難得的文字材料。
二是出土文物數量多,種類全,價值大。河南省南水北調文物保護工作出土文物約10萬件(套),其中珍貴文物約4000件,種類有銅器、銀器、鐵器、瓷器、玉器、陶器、骨器、石器、蚌器等。淅川徐家嶺楚國貴族墓地出土一件青銅浴缶,不但明確記載了墓主人身份、器物名字,更重要的是依據銘文可以推斷出器物鑄造的具體年份,為春秋青銅器斷代提供了明確的標尺。此外,該器物還是我國目前唯一一件記載了歲星紀年的文物,是確定楚國使用歲星紀年這一歷法的實物證據。安陽固岸墓地的一座東魏墓里發現了一座完整的圍屏石榻,它是河南省目前發現的唯一一座,也是我國目前唯一一座以二十四孝子為題材的圍屏石榻。我國以往發現的石榻上所刻繪的人物形象多為粟特人,壁畫內容多為粟特人的社會生活,而固岸墓地發現的圍屏石榻刻繪了“郭巨埋兒”“丁蘭刻木事親”等為漢人流傳的孝道故事,這反映出當時的漢人和粟特人已經相互影響、相互融合。另外,固岸墓地發現了一批北齊時期的通體彩繪文官俑、武士俑、侍女俑和人面獸身、獅面獸身的鎮墓獸等珍貴文物,特別是發現的3件瓷器已接近白瓷,極有可能將我國白瓷制作工藝產生的時代大大提前。
三是發現多項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文物點,為相關研究課題的深入發展提供了一批新的實物資料。淅川溝灣遺址、下寨遺址等新石器時代遺址的大面積揭露,為研究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文化交流與融合提供了重要的材料。鶴壁劉莊遺址是我國首次大規模發現的分布密集、排列規律的先商文化墓地,對研究先商文化的墓葬制度、人種族屬、社會結構、商人淵源等重大學術問題起到很大的推進作用,填補了先商文化發掘與研究工作的一項空白。新鄭胡莊墓地發現的由卵石和木炭混合的雙槨雙棺葬具,是韓國王侯級大墓棺槨完整形態的首次發現,對東周王一級陵寢制度研究意義重大,是我國東周考古的重要突破。安陽固岸墓地發現了150多座北朝時期的平民墓葬。在此之前,北朝時期的平民墓葬只是在豫北冀南地區零星發現,此次固岸墓地墓葬不僅數量較多,而且等級清晰,排列有序,家族性質明顯,隨葬器物組合完整,為研究北朝時期中、下層人民的葬俗、葬制和社會經濟狀況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填補了北朝時期平民墓葬考古資料的空白。
這些考古發現填補了多項學術空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獲得多個獎項:鶴壁劉莊遺址、安陽固岸墓地、滎陽關帝廟遺址、新鄭唐戶遺址、新鄭胡莊墓地、滎陽娘娘寨遺址6個項目分別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新鄭胡莊墓地、鶴壁劉莊遺址、滎陽關帝廟遺址、新鄭唐戶遺址、淅川溝灣遺址、滎陽娘娘寨遺址6個項目分別獲得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質量二等獎和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