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新世紀的到來,出現了現代人的信息化生活和對文化消費的精神依賴。一方面是當代社會復雜地交織著多元文化因素,另一方面是當代文化消費也開始從意識形態的等級化轉向世俗消費的大眾化,從精英掌控轉向民眾選擇,使得地域的精神特質在這種文化需求的態勢中,不僅顯得重要,而且成為必需。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郭庚茂強調“實現中原夢,一定要弘揚中原人文精神”,既意味著要對中原人文精神的堅守,又表達了要用其文化的社會意義和特有功能來借勢,以彰顯其文化自覺和精神自信。
勤勞智慧勇敢的河南人塑造了文明健康向上的中原人文精神
河南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祖地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在歷史的長河中,河南人民以自己的勤勞智慧塑造了文明健康向上的中原人文精神。中原文化蘊含中華民族的精神正統,是華夏文明的文脈正根,既包含原創的中原文化,又包括創新了的外來文化,是集古今華夏文化之精華的根源性文化。
就歷史基礎而言,中原文化在遺存上古跡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厚;積淀上以裴李崗、仰韶、龍山文化、唐宋文化為代表的文化祖根和多元文化都集中于此;種類上涉及禪宗、姓氏、圣賢、民俗以及鈞瓷石窟、版畫汴繡、詩詞文藝多個門類;精神上集中彰顯中國腹地人文精神和氣質特征的文化標識;地位上是中國新石器時代至新中國歷史的縮影;作用上其儒、道、法、墨文化奠定著中華哲學的基石,黃帝建都新鄭成為大一統國家的發端,姓氏根親源頭構建了祖脈維系的網絡,精神理念創新影響著東亞各國文明;認同上開封是中國歷史上的七朝古都,洛陽是九朝皇城,安陽殷墟為文字故地,鄭州也是業內人士和社會認同的中國八大古都城市之一,能標志性地印證“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的祖國人文歷史延革;功能上中原文化“天地之中”彰顯古今滄桑,使其作為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的主體功能區提供歷史與現代結合的大舞臺。
就現代發展而論,中原文化精神在與時代進步和地域人文特征相結合的過程中,也較好地使自身人文的博大和精神的高尚得到時代的傳揚,并在不斷整合提升中推陳出新。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和新時期“三平”精神樹立和提高了河南的影響。數屆全國性的道德模范、杰出青年、感動中國評獎中,中原兒女的代表不斷彰顯和印證著河南人的光鮮形象,異彩紛呈的河南文藝舞臺正以時代的鮮活氣息顯現著文化繁榮上的“蝴蝶效應”。
弘揚中原人文精神是實現“中原夢”的必然要求
重視中原人文精神的傳揚,是實現“中原夢”的必然要求,是河南建設文化強省的客觀使然。現如今,在經濟全球化、信仰多元化、價值取向多樣化和跨國越際相互依存更加緊密化的時代,中原人文精神正日益成為河南發展的內生驅動力。中原人純樸、厚德、博大和包容蘊含著向往美好的生存情懷,中原人堅韌、不屈、求索和勞作凝聚了追夢圓境的血脈特質。
首先,它會奠定當下中原人實現夢境的根基之力。中原文化的歷史積淀在華夏文明中有集中之感,它點線交織,文脈清晰,延革悠長,會讓世人相信失去了中原作為中華文化的正道、正統這個不可替代復制的“文化特區”,構建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就沒有了正根、正宗的根基性和體系性,這樣的文化根源性,顯然對文化河南形象的樹立,對河南文化發展的促進,對河南實施“走出去”戰略以及對外開放政策的落實會效應極大。
其次,它會提高中原地區的綜合競爭力。中原地區的文化稟賦、精神特質會有效凝聚特有的文化認同,整合價值訴求,構建與社會經濟的文化同質性紐帶,這不僅有助于增強中原人的同根認知,通連血脈,積聚親情,而且也有助于使中原人文精神賦予時代新意的文化塑造,為河南發展提供良好的軟環境。
再次,它會通過促進中原文化的發展繁榮而成為推動河南的發展之力。著力于中原人文精神的傳承和創新,會有效集中和整合其文化資源和功能,產生文化集聚效應和精神示范性,彰顯文化引領和帶動作用的自強自覺,促進文化與經濟交融,使文化的經濟性與經濟的文化性在雙向互動中有機結合,實現中原人文精神對中原經濟區建設的高貢獻率,使河南整體性文化功能得以提高,文化服務明顯改善,文化助推發展的力量更加強勁,同時也能為形成文化河南積累現實條件,促進河南人文氛圍改善,文明修養提升,文化軟環境得到全面改觀。(原標題:實現中原夢要弘揚中原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