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高平與始祖炎帝——羊頭山炎帝陵研究初探

2015/9/10 11:19:42 點擊數: 【字體:


高平與始祖炎帝——羊頭山炎帝陵研究初探

炎帝陵全景

高平與始祖炎帝——羊頭山炎帝陵研究初探
 
羊頭山四面造像塔
 
高平與始祖炎帝——羊頭山炎帝陵研究初探
 
羊頭山炎帝文化廣場

高平與始祖炎帝——羊頭山炎帝陵研究初探
 
羊頭山神農廟
 
高平與始祖炎帝——羊頭山炎帝陵研究初探
 
羊頭山石窟
 
高平與始祖炎帝——羊頭山炎帝陵研究初探
 
炎帝陵碑
 
 
    炎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華第一大帝,位列三皇,是我國農業之祖神,醫藥之祖神。無論走到哪里,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聲音,那就是我們是炎黃子孫,是龍的傳人。
 
    山西高平是一塊古老神奇的黃土地,是始祖炎帝的創業地、獻身地、安葬地。始祖炎帝在這里開創了我國原始的農耕文明,奠定了以農立國的基礎。中華民族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華五千年文明是炎帝開創的原始農耕文明的延續和發展。從遠古時代一路走來,走到了今天的輝煌,走到了今天的燦爛。
 
    當我們登上羊頭山時,那燦爛的陽光、斑駁的黃土地、萋萋芳草向我們訴說著始祖炎帝在這里試種五谷、始教民稼穡的艱辛歲月和經歷。炎帝創業羊頭、建國伊耆、中毒炎嶺、歿葬莊里這段重大的史實確切可信。精衛填海、倉頡造字、神農種谷、教民稼穡、嘗藥獻身等許多古老的神話傳說故事,雖然幾千年過去了,但至今在民間廣為流傳。
 
    一
 
    羊頭山,亦名首陽山,海拔1297米。是座有著厚重的炎帝文化遺存的名山,高峻挺拔,風光秀美,位于高平市城東北17千米處的神農鎮境內,是古代澤、潞兩郡的分界線。
 
    高平是炎帝文化遺存最豐富的地區,在全國其他地方是無法與之相比擬的。以高平羊頭山為中心,與毗鄰的黎侯嶺、老頂山、發鳩山、郎公山、炎帝嶺、古潞國等廣大的古上黨地區,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內容豐富的炎帝文化遺存區域體系,反映了原始社會的農耕文明。至今在羊頭山,與炎帝有關的神農城、神農井、神農泉、五谷畦等遺址遺跡尚存。
 
    羊頭山因山巔有石、狀如羊頭而得名,老百姓俗稱羊頭山的山神是神農。羊頭山有東西中三個山峰相連,羊頭之峰和羊頭石在山的中段最高處。炎帝以姜水成,炎帝姓姜,從羊從女。羊頭山以羊而得名,正好說明羊頭山的來歷非常古老,是對羊圖騰崇拜的反映。炎帝興起于姜水,而姜水亦在上黨。羊頭峰上的羊頭石,羊頭向南,羊尾朝北,所以在羊頭山流傳有“吃高平,屙長子”的故事。
 
    據《上黨記》記載,神農城在羊頭山,城內有廟,這是有關神農城歷史文獻的最早記載,在以后的歷代文獻中,都有非常明確的論述,這是與炎帝有關的第一座王城遺址。在羊頭山東面的山峰上,有一座四面造像塔,為北魏所造,古樸典雅,莊重壯觀,如入云際,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塔高丈余,唯有塔的基座,形式別致,以伏羊為基座。雕飾粗獷,雖經千余年的風雨剝蝕,現仍清晰可辨。這種以羊頭為基座的造像塔,在全國極為罕見,與炎帝神農氏的羊圖騰崇拜有著直接的關系,古塔松影,蘊涵深遠。
 
    在秦高嶺和羊頭峰之間的山凹處,有祭天臺一座,是炎帝祭天的地方。在上古時,祭天祭地祭祖宗是國之大事,重要的活動,是由德高望重的首領親自主持。在神農城下有一方土地,有泉水,有耕地,傳說是炎帝試種五谷的地方,名叫五谷畦。五谷畦旁有泉,名曰神農泉,左泉清,右泉白,兩泉相距10余米。神農獲嘉禾之地,即是指羊頭山而言,五谷畦是我國原始農耕的第一塊試驗田。神農因上黨生嘉禾八穂之祥而作《穂書》。80年代在湖北神農架發現的《黑暗傳》,被稱為創世紀的著作,演唱的神農在羊頭山種五谷的故事,從古至今一直傳唱著。炎帝試種五谷成功,五谷指的是黍稷菽麥麻。炎帝粒食為民,解決了人民的吃飯問題,功在千秋萬代。羊頭山是中華原始農耕文明的淵源之地,是炎帝的創業之地,中華文明的曙光就在這里升起。羊頭山炎帝文化遺存深沉厚重,豐富多彩。
 
    二
 
    醫食同源,炎帝神農氏種植五谷,發明了農業,解決了人民的吃飯問題。但是,疾病是人類生存的又一大危害。生老病死,是人類面對的實際的生存生活的大問題。炎帝神農氏為了人民的健康,不辭勞苦,不怕犧牲,不避艱險,勇嘗百草,親自體驗,探求為民治病的良藥良方。神話傳說炎帝神農氏嘗百草時,天帝還特意賜給神農一條神鞭,名叫赭鞭,用來鞭打百草,辨其藥性藥味。有一種叫“獐獅狗”的神獸,是神農的助手,每遇到一種草藥,獐獅狗首先品嘗,再由神農鑒定。還有一種傳說,是神農為玲瓏玉體,從外面可以看到里面,吃下去的草藥,在肚子里來回翻動,從體外全看得一清二楚。高平神農鎮,長畛村,流傳著許多關于炎帝神農氏嘗藥制藥的故事。傳說長畛村是炎帝夫人的娘家,炎帝的岳母也是一位解毒制藥的能手。“小米有個眼,小麥有道縫,豆子有個點”,傳說就是炎帝的岳母為其解毒后留下的痕跡。炎帝每選定一種草藥,或制造出一種藥丸,首先讓自己的孩子品嘗試驗。炎帝的第四個兒子,名叫松圪枝,就是因為吃了炎帝制的藥丸,中毒后變為畸形人。神農嘗藥一日而遇七十毒,終因誤食一種名叫“斷腸草”的毒草,或者說是一種有毒的“百足蟲”,不能解,腸子爛斷而亡。在高平市北城辦北溝村有一座山,名叫炎帝嶺,傳說就是炎帝神農氏在此嶺誤食一種名叫“馬陸”的百足蟲中毒獻身。
 
    炎帝嶺,俗稱高廟山,位于高平市北城辦西北與野川鎮交界處。炎帝嶺一帶有許多的中草藥,炎帝經常采藥于此。嶺的北山坡有一種毒蟲,長約15厘米,粗如人的手指,赤黑色,有金黃色條紋,醫書上稱這種百足蟲(或千足蟲)為“馬陸”。傳說炎帝在此嶺上誤食了這種有毒的百足蟲不能解,腸子爛斷而逝世。炎帝嶺是始祖炎帝的采藥處、獻身地,后人為了紀念炎帝,在嶺上建廟奉祀。廟院內建有炎帝大殿、角殿、禪房等。廟南為池,廟北為井,池曰“神農池”,井“神農井”。每年農歷的七月初五舉辦廟會,祭祀炎帝。神農鎮的換馬村、北營村等村名的來歷,都與炎帝中毒逝世有關。傳說炎帝在炎帝嶺誤食百足蟲中毒后,路經此地,病勢沉重,不能再騎馬了,換為人抬著走,故名換馬。在換馬村官道的路旁,立有下馬碑一通。文官至此下轎,武官至此下馬,以表示對炎帝的尊崇。北營村,原名叫不應,意思是說炎帝病勢沉重,走到北營時,已昏迷不醒,隨行人員不住地呼喚他,炎帝不省人事,再叫也不能答應了,所以把此地稱“叫不應”。
 
    《搜神記》記載:“神農……以赭鞭鞭百草,盡知其平毒寒溫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天下號神農也。”神農嘗藥和治病,得病正四百,藥正三百六十五。后人把神農視為“藥王”“藥王菩薩”,與伏羲、黃帝合稱為“三皇”。炎帝神農氏為民捐軀,造福于人類,這種勇于奉獻、勇于自我犧牲的精神,崇高無比的品德情操,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三
 
    始祖炎帝逝世后,安葬于羊頭山東南的莊里村,這里名為五谷山,亦稱藝谷圃。莊里村,亦名裝殮,就是因為始祖炎帝逝世后,在此裝殮安葬,故名也,后來演變成莊里,位于高平市城北14千米處。這里山川秀美,從高處往下看,莊里村地形就像一條欲騰空翱翔的巨龍。村子建置于龍身之上,村南有座小山,名叫五谷山,這是巨龍的頭,始祖炎帝就埋葬于這座似龍頭的風水寶地五谷山上。莊里村是龍騰之地,故關村、長畛村是鳳翔之區,其可謂是龍鳳呈祥。
 
    北宋《太平寰宇記》載:“神農嘗五谷之所,上有神農城,下有神農泉,山東南相傳為炎帝陵,石甃尚存。”《山西通志》卷五記載,元代時祭祀炎帝的活動,由羊頭山遷徙于墳側的五谷廟。《路史》載,黃帝封炎帝的后裔參盧于潞,守其先塋,以奉神農之祀。這里所說的“神農冢”,“先塋”,即是指莊里村的炎帝陵。“有司尊炎帝,故禁民樵采。”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年),亦嘗遣祭。魏《竹書紀年》說,炎帝“初國伊,繼國耆”,清代雷學淇所說的“皆炎帝支庶之封使守祧宗邑者也”,即是指此而言。有關始祖炎帝的陵寢以及祭祀活動,早在軒轅氏黃帝時就已經形成,距今已有5000年的歷史。從黃帝始歷朝歷代,始祖炎帝都受到炎黃子孫的祭祀和瞻拜。
 
    炎帝陵,俗稱“皇墳”。《上古神話演義》一書中寫道,五帝時的舜帝在第二次北游時,曾經路過高平,看見一個高大的墳丘,詢問土人,才知道是炎帝神農氏的墳塋。陵旁有廟,謂之五谷廟。該廟創建年代不詳,至遲在宋代時已有。坐北面南,進深二院,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建筑規模宏大,周有城墻。在其中軸線上,分列為舞臺、獻臺、山門、甬道、正殿,山門兩側有鐘鼓二樓,門開三洞。在東廂房的后墻上,有“炎帝陵”石碑一通,為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所立,距今已有404年的歷史,這是我國有明確記載“炎帝陵”的碑記石刻,也是最早的一塊石刻。在“炎帝陵”碑的下面,據說有一個通道直通墓穴,陵墓內有盞萬年燈,常年不熄。在每年農歷的四月初八祭祀時,還要為萬年燈添油,前來參加祭祀的縣政府官員,也要為萬年燈添油。
 
    據明嘉靖年間《續修炎帝后妃像增制煖宮記》碑記載:“炎帝神農氏陵廟,歷代相傳,載在祀典,其形勢嵯峨,林木深阻久矣,吾邑封內之勝跡。”莊里村炎帝陵五谷廟每年都要舉辦祭祀始祖炎帝的廟會,會期定在農歷的四月初七、初八、初九,初八是正會。在正會這一天要舉行上祭、擺供、迎太子、拜壽、恭讀《炎帝文書》等各項祭典活動,并且還有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廟會隆重熱烈,有句民謠“走揚州,下漢口,不如五谷廟內當社首”,就是形容當時廟會的空前盛況。并且還說:“四月八,神農活。炎黃子孫都記著,祖先種地全靠他。”高平市莊里村炎帝陵是我們炎黃子孫始祖炎帝的陵寢之地,更是我們炎黃子孫尋根問祖謁陵掃墓的神圣之地。
 
    對于始祖炎帝神農氏的祭祀、信仰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高平及上黨地區是炎帝創建伊耆國發展農業生產、種五谷、教民稼穡的中心區域。高平及上黨人民不忘始祖,崇功報德,所以祭祀始祖炎帝就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修了廟,塑了像,始祖炎帝就成為了人們心中的偶像,心中的神靈。高平在漢代時已建置有專門祭祀炎帝的神廟,其祭祀活動應是在羊頭山上。俗話說“長平百里,帝廟百所”“崇功報德之祀,長平百里若一家”。高平及上黨地區祭祀炎帝的廟是全國最多最豐富的地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就目前所知和資料顯示,上黨地區的炎帝廟有60多座,僅高平就有40多座。高平地區的炎帝廟,不但數量多,保護級別高,時間久遠,規模可觀,而且還有高、上、中、下之分。高廟即是祭祀高祖、遠祖之廟。上廟即是祭祀始祖的廟,即莊里村炎帝的陵寢之廟。而中、下廟則是遍布于全區民間祭祀之廟。如羊頭山的高廟、中廟村炎帝中廟、市城東關的炎帝下廟、故關村炎帝行宮、團西村炎帝寢宮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祭祀炎帝的神廟。在高平有這么多的地名、村名都與炎帝神農氏有關,有這么多的廟宇祭祀炎帝神農氏,有許許多多的故事,自古以來祖祖輩輩就是這樣流傳著,以炎帝廟為主進行祭祀的活動,五彩繽紛又豐富多姿,并自成體系。這是高平這塊熱土,以祭祀始祖炎帝為主,獨特厚重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歷史告訴我們,炎帝文化、炎帝精神,使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生生不息,英勇拼搏,團結奮進,走向光輝的未來。
 
    在高平及上黨地區的炎帝廟內,遺存有相當數量的有關記載炎帝事跡的碑記石刻,這在全國來說也是獨特的炎帝文化遺存。根據目前調查統計的情況來看,保存有上自北齊、下至民國年間碑記100多通。這些碑記石刻,不但是當地歷史的原始記錄,而且與本地區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建設發展有著極為密切和直接的關系,并且與當地的宗教、信仰、民風、民俗等更是有著極為密切和直接的關系,是研究地域文化的重要資料,是炎帝歷史文化遺存的重要內容。如建造于羊頭山頂的四面造像塔,為北魏所造,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全國所獨有。唐武則天天授二年(691年),澤州高平縣羊頭山清化寺碑,詳細地記敘了始祖炎帝和他的兒子柱,在羊頭山嘗百草,種五谷,始教民稼穡的光輝業績,這在全國是最早記載始祖炎帝事跡的碑刻。從北魏至民國年間,高平及上黨地區遺存的大量的碑記石刻,是極為珍貴的研究探索炎帝文化的資料,是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
 
    始祖炎帝生于斯,長于斯,創業于斯,獻身于斯,安葬于斯。高平這塊古老而又神奇的黃土地,成就了始祖炎帝,而使高平成為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高平地區豐富生動的炎帝文化遺存,說明了炎帝活動于高平的史實確切可信,同時也說明了高平是我國原始農業的淵源之地。這對于我國人類文明起源的探索研究,都將起到很好的作用。炎帝文化是植根于高平最具特色的歷史文化遺產。深沉厚重的炎帝文化,是我們寶貴的財富,是我們重要的文化資源優勢,是我們奮進未來的希望和動力。對于炎帝文化我們要更加深入地進行研究探索,挖掘深層次的文化內涵,繼承好,傳承好,把我們的家園炎帝故里,建設得更加美好。(常四龍)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0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