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隨著電視劇《瑯琊榜》的持續熱播,劇中出現的地名“瑯琊”、“瑯琊山”也跟著受捧,安徽滁州、江蘇南京、山東沿海等地都想傍劇揚名。近日安徽滁州瑯琊山管委會更是走在前面,為提升瑯琊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將瑯琊山風景名勝區內的“會峰閣”改名為“瑯琊閣”。
《西游記》帶熱花果山后,宜興、寧波、東莞等地都曾表示花果山的原型在當地;《山楂樹之戀》熱播后,外景地湖北遠安縣便有人建議改縣名為“山楂縣”……有了這樣的先例,《瑯琊榜》引發三地搶“瑯琊”,也就見怪不怪了。
《瑯琊榜》作者海宴曾坦言,《瑯琊榜》既依托歷史又超出歷史。因此,盡管滁州瑯琊山與劇中山名相符,但并不意味著其就是整個故事的原型。“瑯琊閣”更是作品中完全虛構出來的一個地方,滁州居然要將“會峰閣”改名為“瑯琊閣”,其短視和浮躁的心態顯露無遺。
發展旅游業,當然離不開“文化搭臺、旅游唱戲”,但要做的是發掘自身的文化,講好自己的故事。其實,滁州瑯琊山的文化底蘊十分厚重。宋仁宗年間,歐陽修謫職滁州,并寫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記》,瑯琊山自此名揚天下。放著自己的文化富礦不去開采,只想著怎樣去抱別人的大腿,搭別人的便車,到頭來只能是邯鄲學步,自廢武功。再火的熱播劇都只是暫時的,熱鬧散盡就會退出公眾視線,難不成改名也要上演連續劇,《瑯琊榜》火了,說自己就是“瑯琊山”,《花千骨》火了,又搖身一變成為劇中的“長留山”?與其成為全國觀眾的笑柄,有關部門倒不如靜下心來練好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