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一帶一路”戰略視野下的文化遺產保護——“萬里茶道”遺產保護與申遺工作

2016/4/6 9:21:22 點擊數: 【字體:

 2013年, 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帶一路”戰略倡議。 “一帶一路”戰略是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全球化戰略。 這一重要戰略的實施首先要實現文化上的互聯互通, 增進沿線各國人民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 讓各國人民相逢相知、 互信互敬, 進而推動沿線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與耦合, 發掘區域內市場的潛力, 從而達到合作共贏的目標。 在文化的互通互鑒方面, 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有著先天的優勢。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 助推 “一帶一路” 戰略
 
  在中國歷史上因實現東西方文明的第一次對話而聞名于世的“絲綢之路”, 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在經濟、 政治、 文化上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廣義的絲綢之路實際上包括中國歷史上多條聯接亞歐非幾大文明的貿易和人文交流通道。 2013年 3月, 習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中, 特別指出“繼十七世紀的‘萬里茶道’之后, 中俄油氣管道已經成為聯通兩國新的‘世紀動脈’”, 習主席借助“萬里茶道”為中俄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提出了新的發展空間。 “萬里茶道”是繼“絲綢之路”后, 歐亞大陸形成的又一條國際商道。 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框架下, “萬里茶道”所承載的歷史人文信息更加凸顯了其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的文化價值, 是融合蒙古國“草原之路”倡議、 俄羅斯“歐亞大通道”乃至“歐亞經濟聯盟”戰略的最好對接點, 為新時期進一步密切中、 蒙、 俄乃至中歐沿線國家友好交流, 進而促進經濟互聯互通、 文化交流互鑒注入了新的活力, 這條延續 300年的茶道上以茶葉貿易為媒介, 帶動的是中西方之間思想、 傳統、 文化、 工藝和人員的交流與溝通。 “萬里茶道”上的文化遺產類型不僅是不同地域和國家間經濟交流與合作的見證, 更代表了的不同思想和文化間的碰撞和融合。 文化遺產是“一帶一路”的文化基石, 實施“萬里茶道”文化遺產保護及聯合申遺工作, 是我國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對接“一帶一路”戰略最好的抓手, 是以遺產保護為主線,打通連接中、 蒙、 俄三國, 貫通南北八省的文化廊道實現文化交流互鑒, 進而帶動沿線經濟發展的最好切入點。
 
  “萬里茶道” 遺產保護的提出和基本認識
 
  文化遺產保護領域提出的文化線路概念, 代表了一種影響當前文化遺產演變和擴展的新思路, 它反映了交互式的、 動態的以及演變的人類文化間聯系的過程, 展示了不同的人群對于人類文化遺產多樣性的貢獻。 2009年, “無錫論壇”期間形成了 《關于文化線路遺產保護的無錫倡議》, 隨后, 國家文物局三普辦要求, “各地在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時, 應將文化線路遺產作為一類重要的普查對象, 將文化線路遺產的保護納入法制化軌道。 ”
 
  茶源產自中國。 十七世紀前后, 通過中國晉商、 俄商的貿易運輸, 中國的磚茶(主要是紅茶)在俄國和歐州培養起了一個固定而龐大的消費群體, 多年的經營和發展, 形成了一條境內途徑閩、 贛、 湘、 鄂、 豫、 晉、 冀、 蒙八省區, 然后經過蒙古到達俄羅斯恰克圖, 再由恰克圖至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陸路全長1.3萬公里的國際貿易線路——“萬里茶路”。 為摸清湖北省茶路文化遺產資源狀況, 湖北省文物局在三普中將文化線路與工業遺產、 鄉土建筑等新文化遺產品類一并列入重點調查對象, 專門設立了“萬里茶路湖北段專題研究”課題。 通過三普調查和專題研究, 將這條線路上的文化遺產大致分為文化節點城鎮、 茶葉加工遺存、 金融商貿遺存、 宗教遺存、 茶商舊宅、 交通遺存六個類別。 湖北省文物局在“十二五”規劃中將“萬里茶路”遺產保護納入全省文化遺產保護“四片兩區一路一水”總體布局中, 作為重點工作安排部署。
 
  “萬里茶路”應茶而生, 以茶葉貿易為主線, 以文化交流與融合為依托, 進而將中國的茶文化傳播到海外, 對蒙古、 俄羅斯乃至歐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012年湖北省文物局率先在赤壁召開“萬里茶路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座談會”, 同與會各省達成共識并聯合發表了 《赤壁宣言》。 2013年 5月在河南社旗召開“萬里茶路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學術研討會”, 發表 《賒店共識》, 同時, 與會 8省根據習近平主席在俄羅斯演講的精神,一致同意將“萬里茶路”改為“萬里茶道”, 呼吁加強“萬里茶道”沿線文化遺產的專題調查、 研究、 保護工作。
 
  全面推進 “萬里茶道” 遺產研究和申遺工作
 
  從文化線路的角度看, “萬里茶道”符合 《關于文化線路的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憲章》 中描述的“它必須產生于并反映人類的相互往來和跨越較長歷史時期的民族、 國家、 地區或大陸間的多維、 持續、 互惠的商品、 思想、 知識和價值觀的相互交流”的空間特征。 也符合 《憲章》 中“它必須在時間上促進受影響文化間的交流, 使它們在物質和非物質遺產上都反映出來”的時間特征。 而流動方式的茶葉貿易所形成的貿易和飲食文化和“以茶治邊”的政治局面也符合 《憲章》 中“它必須要集中在一個與其存在于歷史聯系和文化遺產相關聯的動態系統中”的動態文化特征。 這條茶道的遺存特點, 大體以茶葉貿易為主線, 以茶的產、 運、 銷為基本結構, 涵蓋了茶的栽培、 采集、加工、 運輸、 貿易等環節, 并深受政治、 文化影響。 茶山、 茶行、茶碑、 古道橋梁、 關隘、 倉庫、 碼頭、 洋行、 會館、 教堂、 關帝廟、鏢局、 皮貨鋪等相關文化遺產在茶道沿線以及各個文化節點區域都有留存。 更為重要的是這條長達 1.3萬公里的茶道跨越了亞歐兩大洲, 串起了農耕地區、 游牧地區和近代工業地區,繁榮的茶葉貿易帶動了沿線種植業、 加工業、 水路運輸業、 商業和交通業等業態的興起和繁榮發展, 使沿線眾多集鎮和大量城市得到興盛和崛起。
 
  2014年 5月、 10月, “萬里茶道”沿線 8省文物部門在福建武夷山召開了兩次工作會議, 八省一致同意把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作為“萬里茶道”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總目標, 同時建議湖北省和武漢市作為萬里茶道聯合申遺牽頭省份和城市。
 
  2014年 10月 25日, 武漢市人民政府與俄羅斯駐中國大使館在武漢聯合召開“中俄萬里茶道研討會”, 國家文物局童明康副局長到會并講話, 對“萬里茶道”遺產的保護和申遺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 2014年底全國文物局長會議印發的 《國家文物局2015年文物工作重點》 中明確提出, 要“總體部署茶馬古道、 萬里茶道、 蜀道的保護與展示”。
 
  2015 年 4 月底, 茶道沿線八省在武漢召開申遺工作推進會, 正式確定湖北省為“萬里茶道”申遺牽頭省份, 設在武漢市的“萬里茶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辦公室”揭牌。 10月, 茶道沿線八省文物部門在湖南省益陽市召開工作推進會, 就“萬里茶道”文化遺產資源調查、 評估、 有關研究等工作情況進行了交流。 12月, 湖北省文物局完成 《萬里茶道(湖北段)文化遺產評估報告》 和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申報文本——萬里茶道》 范本討論稿。 可以說, 通過 2012年以來八省文物局的聯合推動, 在國家文物局的悉心指導下, 目前, 各省在三普工作的基礎上, 根據“萬里茶道”的性質和特點, 進一步摸清了茶道沿線文化遺產的情況, 并根據遺產類型、 與茶道的關聯度、 保存狀況、 真實性完整性等方面初步厘清了各自的節點城市和遺產點情況, 開展了“萬里茶道”突出普遍價值及與茶馬古道關系研究、 節點城鎮整體保護與環境整治等工作。 此外, 從 2013年以來中、 蒙、 俄之間, 通過維修漢口東正教堂、 交流互訪、 媒體“重走中俄萬里茶道”, 政府間舉辦研討會、 設立“武漢中俄文化交流館”、 在俄蒙舉辦“萬里茶道東方茶港”圖片展等方面的交流, 在“萬里茶道”遺產保護的重要意義方面形成共識, 為做好“萬里茶道”文化遺產保護和聯合申遺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工作基礎。
 
  “萬里茶道”跨越的時空廣闊, 帶動了眾多業態的繁榮, 遺存的文化遺產類型豐富, 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和獨一無二的區位及政策優勢, 蘊含著極為巨大的文化軟實力。 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和中、 蒙、 俄關系發展的大的國際環境下, 以文化遺產保護為切入點, 加強對“萬里茶道”沿線文化遺產的研究保護、 宣傳利用, 可以凝聚中蒙俄三國共識, 借鑒絲綢之路聯合申遺成功的寶貴經驗, 實現“萬里茶道”申遺上的突破, 進一步擴大國際影響, 對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發掘和彰顯區域文化底蘊和特色, 用文化的力量復興古老茶道上的經濟與貿易的繁榮, 推動國際間的交流合作和地區間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做出文化方面的獨特貢獻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物報
0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