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文物局發布《關于做好汛期文物搶救保護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級文物行政部門、各文博單位結合此次汛期文物搶救保護,堅持“預防為主”、“搶救第一”,盡快健全完善文物安全應急機制,明確文物保護單位產權人或者管理使用人為文物安全第一責任人,切實承擔文物安全主體責任;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文物開放單位,要暫停開放,直至搶險整治完畢達到安全要求。
通知指出,各級文物行政部門要組織對本轄區內文物開展洪澇災害險情的全面排查和災情評估,不留死角和空檔。特別是對可能出現脫落、傾倒等危險的古樹名木、古橋、古塔、古建筑墻體、結構險情和電器火災隱患、安消防防雷設施運行情況、地質災害隱患等,給予重點排查,必要時應設立警示標志,確保人員和文物安全。
通知強調,對排查中發現險情的,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盡快控制險情發展;對確需全面維修、安全防護設施老化、基礎設施失效的,應按程序盡早啟動相應的維修保護、安全防護和基礎設施改造工作,排除文物安全隱患;對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為主的,必要時應協調國土資源和水利等部門,將文物周邊的地質災害隱患治理作為重中之重,從根本上消除威脅文物安全的地質災害隱患。
通知明確,完善有針對性的文物防汛防災應急預案,科學分析評估和掌握本轄區和本單位內文物及周邊環境存在的各類災害風險,全面審查自身抗風險能力;建立應急處置組織和機制,加強日常演練,確保突發事件出現時可以及時報告、快速響應、有效應對、妥善處置,將損失降到最。恢鲃优c當地氣象、國土、公安等部門聯系與溝通,實現信息共享、應急聯動。
據了解,6月下旬以來,受強降雨影響,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發生較為嚴重的洪澇、風雹、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對各地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等的安全造成極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