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改地名要多算“文化賬”

2016/8/10 9:38:56 點擊數: 【字體:


    最近陜西省勉縣因為改地名吸引了不少關注,在征集新地名的通告中,當地暫時擬定的地名為“定軍山市”。有人就提議,要算一下改地名的成本賬。(見8月3日《人民日報》)

    “勉縣”改名“定軍山市”,只是當下一些地方熱衷于改地名的一個縮影。此前,不少地方改地名都伴隨著輿論的軒然大波。每一次地名更迭中,贊成者有之、反對者亦有之。就改地名的初衷來看,沒有一個地方不是想借新地名的魅力進一步走向興旺發達的。

    但是,改地名并不是地圖上換個名稱、政府門前掛塊新牌這樣的小事。地名一變,會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不僅單位印章、公司牌匾、地圖都得跟著換,就連一些公函擬稿紙之類的東西都得跟著改換“門庭”。毋庸置疑,改地名的背后有一筆“經濟賬”必須算。此次勉縣更名中,一位當地公務員就算了一筆賬——按照目前當地市場價,制作一副鋼印需要1000元,一個牌匾500元,普通塑料材質印章則要80元。全縣保守估計,光是政府部門換章就得40萬元,再加上牌匾等,經濟開銷可見一斑。

    關鍵是,地方改名后能不能帶來高收益、高回報,我們不得而知。有的地方改名十多年,當地百姓還是叫不習慣,經濟社會形勢也沒有徹底“改頭換面”。也就是說,改名只是促成地方面貌改觀的一個誘因,能不能改出效益、改出名堂,關鍵還要看“療效”。

    事實上,地名是一個地方最顯著的文化符號,蘊含著當地的歷史文化背景等深層含義,脫離了歷史文化的地名必然沒有生氣和活力,更不能融入人們的思想、帶給人們長久的記憶。所以,在改地名上,尤其要多算算“文化賬”,要多看看地名能不能將歷史文化的脈絡貫通起來,能不能讓人們憶得起故鄉、留得住鄉愁。如果所改的地名沒有多少文化底蘊,又遭到絕大多數人的反對,這樣的改名還是不改為好。

    筆者認為,要不要改地名、改成什么樣的地名,不能只是政府說了算,關鍵還要讓群眾說話、讓歷史說話。讓群眾說話,就要深入群眾搞調研、多聽取群眾意見,多看看群眾反響。讓歷史說話,就要多研究考查當地的歷史文化風貌,將最閃光的歷史文化精髓給挖掘出來,融入新的地名當中。這樣一來,也就算好了“文化賬”。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河南日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