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誰在挽留消失的古村?——尋找傳統村落的守護者

2016/12/13 15:54:07 點擊數: 【字體:

    散落全國各地的數千個傳統村落,是農耕文明留下的遺產。然而,社會經濟發展與城鎮化建設的沖擊,加之村落年代久遠,自然和人為的損毀讓不少傳統村落危在旦夕。這些瀕臨消失的古村,還有人在默默守護。

    11月22日,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主辦的第八屆“薪火相傳——傳統村落守護者”頒獎儀式在浙江松陽縣舉行,大會表彰了十位傳統村落守護者杰出人物,有自己修路傳承羊頭山文化的67歲山西農民劉太興,有修繕湖北土家吊腳樓康家大院的歸鄉游子康敏,有將全部積蓄用于古建筑修復、對族譜倒背如流的江西文保員胡慶華等。

    他們大多是普通百姓,他們的故事令人動容。

    賣掉新房守護古村的“阿布”

    來自云南普洱市的哈尼族女子羅米多皮膚有些黝黑。穿著鮮綠色的麻質裙子的她,燦爛的笑容讓人覺得很溫暖。

    羅米多與古村的情緣從十年前開始。2006年,她與丈夫楊云龍在徒步鄉村的旅行中,發現不少地方由于茅草房改造和異地搬遷,很多美麗的傳統村落消失了。這讓他們非常心痛。

    “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沒有過去,不能沒有歷史。”羅米多說,“我理解的‘鄉愁’,就是過去和歷史,是中國土地上的根。”

    哈尼族阿卡山寨的人們渴望留在自己的土地上,羅米多和丈夫決定守護他們的家園。他們于是賣掉了新房,用犧牲小家來換取村落的繁衍。他們積極籌集資金,開始投身于古村落的保護,走上了公益之路。

    在他們看來,每個傳統村莊、每座傳統建筑都是活文物,而對于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山地民族來說,這些傳統建筑更加重要。

    十年間,他們為云南省孟連縣守住了唯一一個建筑完好的阿卡傳統自然村,并協助政府部門解決了當地多年的飲水難問題,還籌建了文化傳承館。他們還幫助佤族社區重建了消失已久的木鼓廟,并開展傳統文化復興活動。

    他們還對阿卡山寨進行了跟蹤拍攝,用影像記錄了阿卡族的民居建筑、生產勞作、歌舞節慶、民風民俗等。

    在當地,人們親切地稱她“阿布”,叫他的丈夫“龍哥”。“阿布”和“龍哥”帶著對于這片土地和族人的熱愛,十年如一日地守護著古村落文化。

    2014年,他們成立了火塘文化社。“我們要保護活著的村莊,保護活著的文化,讓更多人留住自己的家。”羅米多說。

    傳承閩南古建筑技藝的古稀工匠

    也許是手藝人話不多的緣故,古稀之年的陳實生看起來稍顯木訥。他出生于福建惠安建筑世家,13歲起跟隨祖輩走南闖北,逐漸掌握了閩南古建筑的營造工藝。

    幾十年來,他主持修繕承建的具有閩南古建筑特色的寺廟、祠堂、牌坊、亭臺樓閣大大小小上百座,遍及國內外。“都是我親手干的。”他用帶著濃厚地方口音的普通話說。盡管年事已高,他還堅守修繕現場,親自上手進行修復。

    多年來,除了堅持修繕工作,陳實生還悉心傳授閩南傳統建筑的營造技藝,接收、培養徒弟60人,使他們成為傳承技藝的中堅力量。他總是告訴年輕人,技藝需要一點點打磨,需要歲月的沉淀,讓他們不要著急,慢慢來。他在工地時,哪怕只是指導,年輕人也會覺得更踏實。

    陳實生的小兒子說,盡管父親一心傳承古建筑技藝,但斷層危機仍舊存在。“工匠的地位需要往上升,希望政府可以引導。”

    事實上,傳統技藝的斷層危機不僅出現在閩南地區。就在本屆“薪火相傳”活動的舉辦地浙江松陽縣,正在進行的“拯救老屋行動”也讓一些老匠人感到了無助。

    參與修繕老屋的吳炳松說:“老房子都是老師傅在修,年輕人不會去學,以后這手藝要失傳了。”吳炳松的施工隊三十多人,年齡基本都在40至60歲之間,最大的63歲。

    面對這一困境,政府也在行動。今年8月,松陽縣出臺了新政,設定了“每年選拔200名松陽工匠,五年內發展到千人隊伍”的目標,以培養一批技能精湛、素質優秀的本地工匠。

    “激活”古村的縣委書記

    除了普通百姓,獲獎者中還有一名基層官員:中共松陽縣委書記王峻。

    四十出頭的他高高瘦瘦的,說話比較文氣,帶著一點儒雅書生的氣質。“傳統村落不僅要保護,還要激活。”王峻說。

    松陽縣傳統村落資源富集,已有71個村錄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在全國縣級單位中排名前列。面對這一現實,王峻開啟了整縣的系統保護實踐,逐漸讓傳統村落的價值認同成為全民共識。

    2013年,他提出了傳統村落“活態保護、有機發展”的理念,推進傳統村落的再生。具體而言,就是用最少、最自然的人工干預,利用本土、原生態、環保材質,維持古村落完整風貌,留住歷史遺跡和文化基因,讓古村舒適宜居、與時俱進,并復活古村的經濟活力。

    松陽縣域百余個傳統村落和1200多幢傳統建筑實現掛牌保護,140多座宗祠、20多座古廊橋、60多公里古道得到修繕保護,60余臺傳統民俗節慶活動重新實現常態化展演。

    同時,在修復、保護的過程中,王峻還倡導植入高效生態農業、文化創意、民宿經濟等,發展鄉村旅游,讓古村落換發新的生機。比如,楓坪鄉沿坑嶺頭村就利用村落形態優美、藝術創作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以藝術寫生為主題的民宿。這個300多人的村莊,去年的民宿收入達到200多萬元。

    松陽縣已成為首批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示范縣,也是文保基金會發起的“拯救老屋行動”的首個整縣試點推進縣。老屋項目于四月啟動,旨在資助傳統村落中私人產權文物建筑的修繕,目前已有超過100幢老屋申報,42幢開工,6幢基本完工。此次“薪火相傳”活動也放在松陽舉辦。

    國家文物局原局長、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說,松陽縣委、縣政府在保護傳統村落上“理念正確、措施對路”,因地制宜,“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新華社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