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戲曲“像音像”工程 實實在在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2017/4/6 14:07:24 點擊數: 【字體:


    很多偉大的文藝作品因時代的原因、技術條件的限制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今人僅能從文字中尋得只言片語,未能見其真身。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繼戲曲“音配像”工程之后,又一個宏偉的文化工程——戲曲“像音像”工程正在向全國推開。

    戲曲“像音像”工程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列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載入《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的國家文化工程。

    “像音像”立足當代、著眼未來,工程選取當代戲曲名家及其代表性劇目,采取先在舞臺取像,后在錄音室看像錄音,再由演員本人為自己的錄音配像的方式,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反復加工提高,留下最完美的藝術記錄。成果不僅可用于資料保存和群眾觀賞,還可為廣大戲曲愛好者和青年學生提供戲曲傳習教材。

    “十三五”期間錄制350部京劇劇目

    “文化部在‘十三五’期間計劃錄制350部京劇劇目。”據文化部藝術司副司長呂育忠介紹,文化部黨組高度重視“像音像”工程,文化部部長雒樹剛多次過問“像音像”工程組織實施情況,要求文化部藝術司做好這項工作。

    2016年,在中宣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文化部成立了京劇“像音像”工程辦公室,組建了京劇“像音像”工程專家指導委員會,同時制定了工程的標準,在全國范圍內從60歲以下獲得文華表演獎和梅花獎的候選人中遴選出了第一批102名演員、127部劇目。

    “像音像”工程由天津先試先行,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逐漸形成了劇目錄制的藝術、技術和流程標準,為工程的總體實施打下堅實基礎。截至目前,天津基地共錄制53部劇目。2016年底,在中宣部的統籌下,文化部積極籌備建設北京基地。目前,京劇“像音像”北京基地的兩個執行團隊——中央新影集團和中國數字文化集團以及合作單位國家京劇院等已經制定了場地改建、設備購置等方案。其中,新影錄音棚和人民劇場的改建工作已先期啟動,中數集團已陸續與北京有條件的劇場簽訂了使用協議,上海基地也在籌備建設中。

    為了做好“像音像”工作,文化部將向各省區市文化廳局下發做好“像音像”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建立本地區的“像音像”工程專家指導小組,要求各省區市文化廳局設立專人負責與文化部、工程辦公室進行對接,為各地院團的錄制劇目做好協助工作。

    “像音像”工程自開展以來還舉辦了專題研討會,在回顧總結經驗的同時,以理論指導實踐。3月22日,在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辦的戲曲“像音像”工程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與會領導、專家和藝術家就“像音像”工程的實施進展和成果轉化等問題做了充分探討和交流。

    每個音、每個動作都要完美

    在“像音像”工程專家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京劇表演藝術家葉少蘭看來,“像音像”必須要保持高標準、嚴要求。“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弘揚負責,有質量才有價值,才能成為精品,否則就留不住、傳不下。‘像音像’工程剛啟動時,我受邀參加了《西廂記》《壯別》《玉堂春》這三出戲的錄制。這幾出戲我演過多年,但通過‘像音像’,我覺得自己又一次提高了,體會到藝無止境、精益求精的重要性。”葉少蘭說,“《西廂記》里有一段唱腔很不錯,可錄制時,表演跟唱腔總合不上,出不來舞臺上的效果。反復錄了20多遍,最終效果好極了。”

    錄制《周仁獻嫂》的云南省京劇院副院長朱福對“像音像”錄制環境的講究稱贊有加:“舞臺干凈整潔、燈光透亮,就連底幕的皺褶都十分整齊,每道側幕條均制作了顏色統一的木質擋板。”

    重慶市京劇團團長張軍強坦言:“‘像音像’的嚴格程度可以用‘嚴苛’來形容。”前不久,張軍強錄制了其代表作《白帝城》。他認為,“像音像”工程的嚴謹尤其體現在錄音上。以往,戲曲錄音多用混錄,效果一般。而這一次,每個演員、每件樂器都采用單軌錄音,任何一點瑕疵都很明顯。演員在表演時,無論是唱腔還是道白,跟錄音慢一點或快一點都不行,必須嚴絲合縫。天津基地藝術總監李少波緊盯每個細節,一個音、一個動作不夠完美,他都會馬上叫停。于是,經常錄到深夜。

    戲曲理論家劉連群表示,質量是“像音像”工程的生命。比如,京劇的上下場是非常講究的,除了技巧高妙之外,還注重角色間的呼應。結果,藝術家和演員都表現得非常好,重點場次也進行了重錄。

    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的范例

    “工程對京劇藝術的保護、搶救和傳承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對于京劇眾多優秀流派藝術創作絕技的繼承、發展、弘揚、教學、研究、理論總結、探尋根據,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葉少蘭說。

    中央戲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宋震指出,“像音像”是促進戲曲院團改革發展的一個契機。“像音像”與“音配像”一脈相承,“音配像”的主題是“先繼承后發展”,“像音像”回答的是“繼承了什么、繼承了多少”的問題,其重心在“繼承發展統一”。為傳統戲曲留下相對全息的記錄非常重要,要從人類文明成果分享、文化基因提取和全息化保存的角度來提高對“像音像”的認識。

    目前,“像音像”工程成果正在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播出。據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總監曹毅介紹,“像音像”欄目星期四、星期六各播一次,收視率持續攀升。根據中國廣播電視受眾研究機構索福瑞提供的數據顯示,近期在該欄目播出的評劇《庚娘》收視率達到0.19,即約有700萬人收看。

    “事實證明,‘像音像’能給觀眾提供優質的節目,給演員留下美好的記憶,給國家留下寶貴的資料。”天津市評劇白派劇團團長王冠麗說,她錄制的《珍珠衫》等八出戲已在央視播出,“像音像”錄制出了普通演出達不到的理想水平。播出之后,劇團演出市場更好了,一天兩場演出都爆滿,很多年輕人從外地專程來看演出。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中央文史館館員仲呈祥認為,“像音像”工程選擇經典的劇目和優秀的當代演員,旨在讓中國傳統戲曲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這絕不僅僅是記錄當下,而是通過科技與藝術的融合,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主任、中國文藝評論中心主任龐井君指出,“像音像”工程做好了,將是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范例。恰逢這個好時代,擁有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科技手段,讓我們有條件、有能力把好的舞臺表演藝術留存下來、傳給后人。

    錄制高派名劇《逍遙津》“像音像”的吉林省戲曲劇院院長倪茂才說,參與“像音像”工程令他感到驕傲和自信,這是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所做的實實在在的事。

    李少波表示:“作為一名參與者,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有壓力也有動力。我們要充分發揚‘一棵菜’的精神,通力合作把‘像音像’做好。”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特色小鎮建設 文旅產業如何當主角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