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北京東城新增3項國家級非遺項目

2015/2/2 12:02:58 點擊數: 【字體:

北京東城新增3項國家級非遺項目

北京東城新增3項國家級非遺項目

北京東城新增3項國家級非遺項目

北京東城新增3項國家級非遺項目

北京東城新增3項國家級非遺項目

北京東城新增3項國家級非遺項目

 

    喬  斐

    日前,在國務院公布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北京市東城區有3個項目入選。分別是數來寶、古代鐘表修復技藝、安宮牛黃丸制作技藝。同時,有6個項目入選北京市級名錄,目前,東城區非遺數量達到136項,在全市名列前茅。

    作為一種來自民間的口頭演唱藝術,數來寶從最初半乞半藝的說唱形式逐漸演變成今天的“快板藝術”。數來寶是曲藝的一個門類,它在表演的時候不是歌唱而是數念,屬于韻誦的曲種。數來寶的最大特點就是“三快”,即“眼快、心快、嘴快”,藝人們能隨機應變,觸景生情,看見什么就能編出來、唱出來。早在明朝初年這種技藝就有了師承關系,北京一帶有索、李、朱三家,在其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經歷了“串街走唱”和撂地演唱的過程。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藝術門類的交流融合,現在人們大多將數來寶、快板和快板書統稱為快板。

    故宮修復鐘表的絕活延續至今已達300多年,此次一同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的古代鐘表修復技藝絕對是一項細活。現藏故宮的古鐘表大多為清乾隆年間所制,乾隆皇帝酷愛奇巧的鐘表,御用鐘表的表盤多用琺瑯和銅鍍金等昂貴材料所制,造型考究精美,因此,保養和修復起來也頗為費工夫。1924年溥儀出宮后,仍有人在故宮從事古鐘表的保養與修復,第二年,故宮博物院成立,古鐘表的修復工作一直沒有停息,并延續至今。2000年后,修復技師亓昊楠作為年輕一代,繼續傳承古鐘表修復技術。

    同仁堂有十大名藥,排在第一的就是安宮牛黃丸。同仁堂生產安宮牛黃丸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始于清同治八年,它的顯著療效源自世代相傳的精湛工藝。至今同仁堂還保持著“凈料投料”“依法炮制”的傳統制作技藝。在制作過程中,采用均篩混合法、套色混合法保證藥粉均勻混合,適宜的煉蜜、合坨、制丸使藥性更穩定。其中,蜜丸手工裹金是國家技術秘密,蠟丸包裝技藝使藥品質量數十年保持性狀和療效。

    除此以外,在前不久公布的第四批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東城區有6個項目入選,分別為掌禮司太獅老會、吳式太極拳、北京絹人、北京鴿哨制作技藝、譚家菜制作技藝和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藝。

    非遺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東城區政府相繼出臺了《東城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東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方案》、《東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有關文件,通過政策引導、組織建設、資金傾斜和廣泛的宣傳推廣,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傳承與發展。

    東城區在全市推出第一個區級名錄,使國家、市、區三級名錄體系得以完善。截至2014年,東城區共有136個項目入選區級非遺名錄。其中,31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60個項目入選北京市級非遺名錄。項目的數量在全市名列前茅。

    東城區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作為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探索更加有利于非遺保護的方式方法。下一步,東城區將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建立非遺傳承示范學校,讓中小學生從小感受非遺文化。以非遺為題材的小劇場話劇及動漫、微電影等也將搬上熒幕,以新的傳媒方式進行推廣。同時,將在歷史文化街區建立非遺文化產業園,建立非遺集聚區和開辦小型、多類別的非遺展示、交流、銷售場館,利用歷史文化街區的輻射效應,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產性保護。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