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昌邑:探索鄉村非遺傳承新機制

2017/6/30 18:24:51 點擊數: 【字體:

    本報訊 近年來,昌邑市按照鄉村文化傳統激活與傳承創新實踐的設計規劃,狠抓傳承設施建設,通過政府投入、社區公共設施利用、社會閑置場地租用、企業合作開發和民眾家庭作坊等方式進行傳習場所建設,形成了各具功能的非遺設施三級網絡。

    第一級為設于中心社區的非遺資源相對集中的綜合性傳習中心,目前已在柳疃、石埠、下營、奎聚、卜莊建設了5處,這些傳習中心均具備非遺傳習、技藝培訓、成果展示、文化體驗和文化研究等傳習功能。第二級為設于各社區和村落,具備傳習帶徒、營銷門市功能的手工技藝傳習點和社區傳統音樂、戲曲、舞蹈、曲藝排練廳,現已在各街道社區建成30處。第三級是以家庭為載體進行傳承的傳統工藝作坊和社區非遺專業戶,目前全市已發展到500多家,主要從事的項目為毛筆制作、土陶燒制、草編蒲編、碑石雕刻、磚雕古建、醬菜香油、面食鋦藝等,這些項目進家入戶,已成為鄉村能工巧匠的生存方式,成為非遺融入現代生活的立腳點。三級傳承載體各有不同功效,傳習中心是區域內非遺傳習與傳播的樣板田,傳習點是非遺傳承人精耕細作的責任田,非遺專業戶則是民眾傾心呵護的自留地,三者合一,構成了鄉村文化傳統存續發展的生態環境。

    昌邑地處濰水流域下游和入海處,歷史上民俗文化內容豐富、特點突出、民眾認同度較高。民俗是民間文化的土壤,是社區村落凝聚力的黏合劑,是族群精神的高度統一體。針對這一文化特性和區域特色,當地文化主管部門積極挖掘和恢復傳統民俗代表性項目,規劃建設了4個民俗文化示范區。

    同時,昌邑充分調動非遺傳承人、能工巧匠、鄉村文藝帶頭人和當地成功知名人士的積極能動性,建立了社區傳統文藝表演、傳統手工技藝制作、民俗活動組織和非遺傳承設施建設等民間文化帶頭人制度,壯大了鄉村非遺傳承人隊伍,讓文化傳統的恢復和創新發展得到了保障。

    如“昌邑磚雕”傳承人2016年培訓居民200人,解決了他們的就業問題;“昌邑樂春面藝”為社區150多人提供了工作崗位,使下崗職工重拾了生活希望; “昌邑剪紙”“蒲葦草編”“昌邑毛筆”“小磨香油”“西河大鼓”“小章竹馬”“郭家莊打秧歌”等項目在傳承帶頭人的帶動下,依托社區資源,將民間藝術融入日常生活,成為廣大民眾的謀生手段,實現了共同致富和共同娛樂。

    (張 寧)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