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達、開朗的性格,雷厲風行的辦事風格,凡事都想干好的韌勁兒,是內鄉縣王店豪鋒地毯廠總經理周江鋒的性格特點。初中畢業之后,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她販賣過雞蛋,到磚窯場搬過磚坯。為了找一個只用坐著就能干的活,她又花了60元錢到內鄉縣地毯總廠學習編織技術,從此和地毯結下了不解之緣。如今,她已為內鄉縣王店鎮解決閑置務工人員800余人,生產的地毯遠銷伊朗、土耳其、美國等10多個國家。
起步:偶然走上編織之路
周江鋒是王店鎮周營村人,1983年初中畢業后,為了給家庭減輕負擔,她決定輟學。經過考察之后,她發現在農村收購雞蛋到鎮上去賣利潤很豐厚,一天就能掙3元多錢。看到這一商機之后,周江鋒便開始四處收購雞蛋,風風火火地干了起來。
一年之后,雖然掙到了不少錢,可年幼的她還是希望能找一個正經工作。經過打聽,她得知在磚窯場搬磚坯一個月能掙70多元錢,就不顧家人的反對進了磚窯場。為了能多掙一些錢,她不怕苦不怕累,總是和磚窯場的男人們比著干,15歲的她一天竟能搬1300多塊磚。
當時,周江鋒的理想就是能夠找一份不用下苦力并且坐著就能把活干了的工作。看到身邊不少女孩都在學織地毯,周江鋒覺得這個工作不錯。1986年初,她來到了內鄉縣地毯總廠,交了60元學徒費,開始學習編織技術。沒多久,手藝精湛的她便被馬山口通祥地毯總廠“挖”走,從技術員、質檢員到管理14個分廠的廠長,周江鋒的編織之路越走越順。
創業:從挽救破產企業開始
1992年,馬山口通祥地毯總廠又在王店鎮辦起分廠——王店豪鋒地毯廠。由于產品質量沒有保障,再加上管理不善,短短兩年時間,該廠就停工了。為了挽救該廠,總廠的負責人找到了業務精英周江鋒,希望她能去經營分廠。可是無論廠長如何做思想工作,周江鋒就是不答應。無奈,廠長只好做出讓步,讓她先去分廠宣傳3個月,招一批熟練技術工,3個月后還可以回到總廠,沒有后顧之憂的周江鋒欣然答應。
在宣傳的過程中,曾經在一起工作過的朋友們聽說她要回來,紛紛報名,大家都覺得跟著她肯定能干出名堂。3天過后,總廠的領導來考察時發現,當地群眾對周江鋒評價很高,總廠領導決定把這個分廠交給周江鋒來管理。再沒有退路的周江鋒只能答應了下來。短短的50天,周江鋒就招來了100多名熟練的技術工,她們一起將原來那些即將報廢的地毯一一修復。半年之內,周江鋒又做出一批優質的產品。
經營:嚴格管理把好關
2002年,周江鋒買斷了王店豪鋒地毯廠,從此走上了創業之路。為了能讓自己生產出來的地毯有一個好的市場,她嚴把質量關,制定了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每個月廠里的所有技術骨干、質檢人員都會對該月生產出來的產品進行評比,對質量好的進行獎勵,對差的進行處罰。由于生產出來的地毯主要以出口為主,為了能出新,她還經常組織技工們到外地學習新的花型和編織方法。處于創業期的周江鋒沒有多余的錢買車,每次生產出來的地毯,她總獨自背著坐客車到南陽市城區銷售,最多的一次,她背了上百斤的貨物。
幾年打拼下來,周江鋒如今已擁有了一個總廠、7個分廠,成了800多名員工的“大總管”。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地毯廠的生意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可周江鋒對未來還是充滿信心。她說,只要能在質量上把好關,編織地毯生意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