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雄(?—138),字伯豪,漢南陽郡涅陽縣(今鄧州穰東鎮)人。安帝時舉孝廉,遷冀州刺史。奏請皇帝懲治貪官污吏,連二千石之郡太守也不放過。一時,賄賂之風被遏止,左雄名聲大震。時值東漢后期,朝多闕政,左雄屢屢上書,提出改革意見。順帝剛即位,急需整治朝綱,于永建初(126年)任用左雄為尚書,不久升為尚書令(東漢不設丞相,尚書令相當于丞相)。左雄任尚書令后,向朝廷提出任用官吏應從四個方面進行改革:一、對太守國相等長吏,安民有顯著成效的,“可就增秩”,不要頻繁調動。二、對嚴重違法和不遵政令者,“禁錮終身”,雖遇赦令,也不在赦免之列;三、凡被揭發彈劾而逃避不就法者,“徙家邊郡”,以懲其后;四、對那些直接與百姓接觸的官吏,“用儒生而清白從政者”,增其秩祿。吏職滿歲后,“宰府州郡乃得辟舉”。順帝準奏下詔,但因宦官專權,未能施行。他還上疏,諫言廢除“一人犯法,舉宗群亡”的連坐法;建議“宜崇經術,繕修太學”。太學建成后,諸生云集京師,使太學盛極一時。由于雄對朝政“多所匡肅”,后遷司隸校尉,掌管京畿七郡,“捕督奸猾,察舉百官”。順帝永和三年(138年)左雄病逝。他的治國之策影響深遠,直到永嘉元年,十四、五年間朝內察選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