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鐲屬于人類佩戴最早、傳承至今仍令人鐘情的首飾。同時玉鐲文化有深厚底蘊,歷朝歷代的文學作品中有關玉鐲的描述屢見不鮮,如:三國魏徐賢妃《賦得北方有佳人》詩中就有“腕搖金釧響,步搖玉環鳴”的描述。尤其是我國古代文學名著《金瓶梅》、《紅樓夢》,書畫作品明代唐寅《吹簫仕女圖》中都有對玉鐲審美情趣的贊賞。甚至在清朝末民國初,官宦大戶乃至民間富裕人家的女兒出嫁不能沒有玉鐲,時有“無鐲不成婚”的說法。正是因為人們對玉鐲的喜好,我國清代的玉鐲款式繁多、工料精良。這個時期的玉鐲,承載了太多女子的睹物思情、山盟海誓的無限遐想。
作為藏品,明清和田玉鐲材質的稀缺性、不可復制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點,決定了其經濟價值。和田玉鐲的溫和、溫潤與中國文化中的溫柔敦厚一脈相承,決定了其文化價值。明清和田玉鐲的圓滿、繩編、紐繩、雙龍戲珠、龍鳳呈祥、竹節、貴妃等款式,決定了其藝術價值。和田玉藏品中,玉牌、玉鐲最具升值潛力。這兩類藏品尤其是玉鐲,費料且須沒有瑕疵,決定了其價值和地位。何況玉鐲首飾,是女性日常生活中令人賞心悅目又寄托佩戴者情懷的實用藝術品,因此需要關注。(朱長元)【原標題:玉鐲歷史悠久升值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