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真是三大神射手嗎?
2012/4/20 15:09:49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成都昔日有座黃忠祠,供奉著蜀漢老將黃忠;在武侯祠,供奉著關羽;而在永陵,或許,這里是成都離大唐王朝最接近的地方;和陵則帶來了一股草原的氣息。成都是個不缺乏遺址的城市,史前古蜀人的金沙遺址,三國武侯祠,五代王建的永陵、孟知祥的和陵,走進這些遺址,便如同翻一本書一樣,可以嗅到歷朝歷代的成都氣息。
歷史名人與成都遺址(一)
成都武侯祠武將廊有一尊黃忠塑像,皓首白須,威風凜凜;數十年前,營門口還有過一座黃忠廟與黃忠祠。在多數人心目中,黃忠雖是位老將,戰場上卻從不服老;他的射術獨步三國,甚至差點要了關云長的性命。然而,我們的疑問正是從黃忠的“老”與“神射手”展開的:正史《三國志》并未記載黃忠的確切年齡,老黃忠的名號究竟從何而來?同樣在《三國志》中,后人竟然找不到任何關于黃忠“彎弓搭箭”的記載,更別說“百步穿楊”了。
清人曾建黃忠祠
成都西郊營門口“雞矢樹”過去有一座墳包,墳前有座祠廟,鵲繞松柏,殿映朝陽,莊嚴古樸,典雅異常,大殿有一幅對聯:北伐數中原,溯漢中王業所墓,唯公績最;西城留墓道,與昭烈廟堂相望,有此祠高。祠廟有塑像一尊,正是黃忠。黃忠死后歸葬何處,《三國志》并未記載,在歷史上也是個謎團。其實,這個黃忠墓、祠是直到清代才出現的。
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清代著名學者劉止堂在成都買了許多田產,佃戶在耕地時,耕出一塊“黃剛侯諱漢升之墓”墓碑與人骨架、劍、玉等物。黃忠字漢升,《三國演義》說黃忠死后歸葬成都,劉止堂認為墓葬可能是黃忠之墓,理應修復,遂出面找官府鄉紳捐銀募款。在劉止堂的奔走下,在雞矢樹重修了黃忠墓、祠,其子劉桂文撰了聯文,刻石為記。定軍山一役,黃忠斬夏侯淵奠定勝局;西取四川一路,黃忠身率士卒,浴血拼殺。因此,劉桂文才給了黃忠“最”、“高”的評價。由于黃忠廟的修筑,雞矢樹的地名逐漸被人遺忘,再后來,黃忠廟、祠被毀,不過,今天的成都仍有黃忠小區、黃忠路、黃忠村等地名,這里并不是三國的景點,而是一個威猛赫赫的武將留給一個城市的古老記憶。
黃忠的年齡是個謎
一般人提到黃忠,都愛在其名字前加上“老將”二字,那么,歷史上的黃忠究竟有多老呢?黃忠在《三國演義》里第一次出場,是關羽請纓攻打長沙之時。關羽頗為自矜,諸葛亮以言相激:“今長沙太守韓玄固不足道,只是他有一員大將,乃南陽人,姓黃名忠,字漢升,是劉表帳下中郎將,與劉表之侄劉盤共守長沙,后事韓玄,雖今年近六旬,卻有萬夫不當之勇。云長去,必須多帶軍馬”。一出場便是年近六旬,果然是位老將。關羽也欺負黃忠年邁,“量一老卒,何足道哉”,只帶了五百名校刀手攻城。黃忠歸順劉備后,與另一位老將嚴顏一道領兵攻打天蕩山時,趙云也說:“何故以二老將當此大敵乎?”由此看來,《三國演義》處處著力將黃忠刻畫成一個老人。
奇怪的是,翻閱晉人陳壽撰寫的《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在這部最為權威的正史中,陳壽并沒有提到黃忠是位老將,也沒有提及他的年齡。史書未見記載,黃忠的“老”到底從何而來呢?
最先稱黃忠“老”的,其實是關羽,正是這位位高權重的前將軍,將黃忠呼為老兵,言下之意頗為不屑。《關張馬黃趙傳》雖未記載黃忠的年齡,《費詩傳》卻透露了一點端倪。劉備取漢中后大封群臣,打算將老將黃忠提拔為右將軍,與前將軍關羽、后將軍張飛、左將軍馬超同伍,益州前部司馬費詩奉命到荊州宣詔,關羽聞訊大怒:“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費詩以理相勸:“夫立王業者,所用非一。昔蕭曹與高祖少小親舊,而陳韓亡命后至,論其班列,韓最居上,未聞蕭曹以此為怨。令漢中王以一時之功隆崇于漢升,然意之輕重,寧當與君侯齊乎!且王與君侯譬猶一體,同休等戚,禍福共之,愚謂君侯不宜計官號之高下、爵祿之多少為意也。仆一介之使,銜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還,但相為惜此舉動,恐有后悔耳!”關羽這才受拜。
關羽將黃忠呼為“老兵”,是迄今關于黃忠“老”的唯一證據。不過,關羽一時不快,稱呼比自己年齡大一點的黃忠為“老兵”,似乎并不能看出黃忠的確切年齡。陳壽并未記載黃忠的年齡,東晉史學家裴松之后來為《三國志》作注,當時黃忠的年齡可能并不是個謎團,裴松之覺得沒必要為黃忠的年齡加個注解,誰能想到,這卻造成了三國一大懸案。
黃忠會不會射箭?
除了年紀不祥,黃忠在歷史上另一個謎團便是他究竟會不會射箭。這個疑問在許多人看來不免好笑,《三國演義》中的黃忠能“開二石弓,百發百中”,與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張飛的丈八蛇矛一樣,弓箭就是黃忠的標志。
我們對黃忠善射的印象無疑來源于《三國演義》。長沙太守韓玄聽說關羽大軍壓境,趕緊召集部下商討對策,黃忠倒是頗為自信:“不須主公憂慮。憑某這口刀,這張弓,一千個來,一千個死!”關羽與黃忠大戰100余回合尚不分勝負,關羽不由得思忖:老將黃忠,名不虛傳,斗一百合,全無破綻。來日必用拖刀計,背砍贏之。
次日二人再戰,不意黃忠馬失前蹄,掀倒在地,關羽并未趁機取黃忠性命:“我且饒你性命!快換馬來廝殺!”第三日兩人戰不到三十回合,黃忠詐敗,關羽策馬追趕,黃忠思報關羽不殺之恩,前兩次皆是虛拽弦響,不忍射殺。關羽只道黃忠不會射箭,放心來追,黃忠搭箭開弓,弦響箭到,正射在關羽盔纓根上。關羽大驚,不待拔下弓箭便回寨免戰。若不是關羽于黃忠有恩,只怕是威武赫赫的關羽在這里已成了冤魂。由此看來,黃忠的箭術,當數一絕。
既然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描寫得如此生動,哪是誰說黃忠不會射箭呢?其實,正史中關于劉備取長沙的記載,只有劉備“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范,零陵太守劉度皆降”一句話。黃忠早年為劉表中郎將,與劉表從子劉盤共守長沙攸縣,曹操取荊州后,黃忠“假行裨將軍,仍就故任,統屬長沙太守韓玄”。而劉備南定荊南四郡時,此時的黃忠不但未率軍反抗,而是直接投進了劉備的懷抱,隨之入蜀。黃忠與關羽未交過手,他的射術又有幾分可信呢?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成都日報 作者:蕭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