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東漢桓帝在位時的有一年春天,宛城一帶,疾病盛行,千村哭泣,萬人驚恐,來求張仲景看病的人更是從早到晚,川流不息。
這一天,天剛麻麻亮,舂陵的劉員外就來人請張仲景了。劉員外家離這里有十多里路,一路上,張仲景看到田野、溝旁新墳不斷,還有拉靈、抬靈、送靈的人們,一行行、一伙伙正在路上行走著,情景不堪目睹,哭聲撕人心肝。看到此情此景,聽到這悲痛的哭聲,張仲景不由地加快了腳步,他準備早去早回。
來到劉員外家已近中午。經診斷以后,張仲景已經心中有數,這小孩是在出麻疹,由于用藥不當,疹子不能出于膚表,多日耽誤,才出現了眼下如此情形。
張仲景深思片刻,開了方子,交待了藥的煎熬方法、服法、護理方法,就急忙上路了。
張仲景回到家里已是申時時分,十一二的月亮又退下山頭了。這時他才送走最后一個病人和病人的家屬。人們走后,他又在昏暗的燭光下啃醫書去啦。他決心要找出一個妙方來,方應配伍簡單,藥物宜取,經濟治病,窮富皆宜。對,萬病火為源……張仲景心里有了選藥配方的原則。
后來,劉員外再請張仲景給孩子把脈看病,張仲景開了方子并叮囑要堅持服用,一個多月過去了,劉員外的孩子痊愈了。劉員外為了表示對張仲景感謝,專門設宴宴請張仲景,可是,張仲景看著當時很多百姓都得了疾病,無心吃飯就走了。
第二天,劉員外便行動起來了。派人去東河邊挖野葦根,讓人去西溝邊刨茅根,叫人去南坡剜蒲公英根,策人去上街買黑糖為引,請人去宛市中心壘灶,當晚又親自起草一份告示,詳述藥湯療效,治病范圍,何人配方,為何賜湯,告訴眾人,免費前來喝湯,防病治病,鏟除病端,并告訴眾人,此湯名為"三根湯"。人們見了告示,紛紛前來喝湯,如是多天。在宛城、白水一帶,盛行多日的流感流腦麻疹等病,慢慢減少消除。其他流行病也逐漸消失。人們都說這湯真奇真好。
原來,張仲景在赴宴臨走時,交待劉員外,如果要感謝,用熬三根湯供鄉親治病,就是對他的救子之恩的最好報答。因這,三根湯是張仲景傳授于民并配制的,后來,人們就把這用野葦根、茅根、蒲公英根熬制的"三根湯"叫仲景湯,用黑糖為引來治療小兒麻疹等病癥。一代傳一代,一直傳到現在。
看了上述內容,想必你也清楚了吧,三根湯治療麻疹有奇效,雖然三根湯已經有數千年歷史,但是三根湯任然發揮著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原標題:三根湯與張仲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