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平頂山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平頂山

平頂山有一個多元文化分布的遺址蒲城店(2)

2013/12/6 16:56:53 點擊數: 【字體:

  平頂山蒲城店遺址的第一階段,就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龍山文化,主要發現的遺跡以灰坑為主,灰坑多呈圓形,大多為平底和鍋底形,敞口或直口,出土遺物多為陶器,陶質多為夾砂灰陶,器形有罐、盆、缽等。

  第二階段代表夏代二里頭文化早期,主要發現的遺跡為房基,十分集中,在不到4000平方米的區域內發現了二十多處房基,有一間、兩間、三間和多間,最多為一排七間,每間的長度在2~3米之間。從一處房子的房間數量看,這一時期正處在一個從群居到一家一戶生活的過渡時期。出土器物有陶器和石器,陶器主要有罐、盆、缽等,石器主要為穿孔石刀。

  第三階段發現的遺跡主要有灰坑、墓葬和水井,灰坑以圓形和不規則形為主,墓葬為豎穴土坑,出土遺物以陶器為主,器形有鼎、罐、壺、豆、缽、盆等。

  第四階段兩漢文化主要發現的遺跡有建筑遺跡、墓葬和陶窯,建筑遺跡主要為建筑用筒瓦和板瓦,墓葬為空心磚墓和小磚墓,出土遺物有陶罐、陶壺、陶缽、鐵劍、銅鏡等。

  第五階段宋代遺存主要發現有宋代的六邊形和八邊形磚室墓,墓內有仿木結構的磚雕,有的磚雕上有熨斗、剪刀、尺子等,墓內有磚砌的棺床。

  第六階段明代遺存主要發現的為平民墓葬,隨葬品較少。

  發掘表明,蒲城店遺址為一處以龍山文化和二里頭文化為主體,兼有周、漢、宋、明各個時期遺存的大型遺址,總面積20多萬平方米,平均堆積約2米,最厚達4米。這里發現的夏代二里頭文化早期(即新砦期文化)的房基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面積最大、數量最多、排列有序的房址。

  龍山文化城址位于蒲城店遺址東北部崗地上,大致呈東西向長方形,現存東、西、南三面城墻,北面是湛河故道(北墻可能被河水沖毀),西墻(含城壕)殘長124米,南墻中東部向北轉折后又向東延伸,全長246米。現存城墻由主體墻和兩面護坡組成,墻外緊接寬而深的城壕。該城址的時代為龍山文化晚期。

  二里頭文化城址位于遺址西南部,保存較好,略呈東西向長方形。城址(含城壕)東西長約260米、南北寬204米。筑城時特意先把擬建城墻之處的原有雜土挖出,再填以較純凈的土并經夯打以使城墻地基堅實。專家推斷,城址的年代大致為二里頭文化早期。

  而發現的兩座古城中,被考古專家確認為原始社會龍山文化時期古城的那座“龍山古城”,距今有4000多年,它使平頂山的建城史向前推了大約一千年。“蒲城店遺址‘龍山古城’的發現,對于探討原始社會晚期城池布局、人們的居住形式乃至社會組織結構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對于華夏文明起源的探索及研究也有著重要意義。”孫清遠先生說。

  正是因為兩座古城的重要性,國家文物局根據評審委員會的評審情況,授予蒲城店考古發掘等十三個項目為2003~2004年度田野考古獎,其中一等獎1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9個。蒲城店遺址考古發掘公示為二等獎。

    蒲城店遺址

  保存著五千年前的陶窯

  在遺址內,還有一處重要的發現,即一處保存基本完整的陶窯遺址。據考古專家初步鑒定,這座陶窯屬于龍山文化時期,距今已有五千年的歷史。陶窯的窯室、火塘、工作面及灰坑等組成部分齊全。據說,保存如此完整的原始社會陶窯在國內尚屬首次發現,對研究遠古時期陶器燒造工藝價值巨大。

  這座陶窯位于此次考古發掘現場的東部,陶窯的窯室頂部接近圓形,殘留著13個碗口大小的火孔,火孔及窯室內呈褐紅色。“這座陶窯為半地穴單室雙火道陶窯,窯殘高1米,窯長2.2米,窯室直徑1.5米,窯室旁邊是一個高半米的火塘,整個陶窯東北及北面分別是工作面及灰坑。”孫清遠先生介紹說,“此次發現的長方形灰坑里盛放的是大量的草木灰,這說明古人已很講究環境保護,有專門盛放灰燼的地方,并不隨意亂丟棄。”

  蒲城店遺址大量夏代房基等重大考古發現,引起了國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視。2004年10月5日,受國家文物局委托,北京大學古代文物研究所主任、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先生來到平頂山,對蒲城店遺址進行考察,并研究保護方案。

  當天下午,剛剛到達平頂山的李伯謙先生顧不上休息,直接來到蒲城店遺址發掘現場進行考察。在發掘現場西端,李伯謙首先察看了編號為F10的一處房基,認定是“連間排房”。隨后,他在仔細察看了兩間門朝西的房基后,連稱這種房基“很少見”。“這是典型的二里頭時期的陶片”、“這是典型的新砦期的陶片”……這位國內權威的考古專家在察看十余座房基的同時,對現場發現的多類陶片也一一進行了鑒定。

  在對蒲城店遺址進行完現場考察后,李伯謙稱蒲城店遺址此次發現的大量密集的夏代房基系國內首次發現,有著非常重要的考古研究價值,應認真加以保護,并于當晚與河南省考古界專家研究了遺址的初步保護方案。

  “如何處理好文物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或說矛盾,這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爭議。”米柯萊先生說,“蒲城店遺址太重要了,專家們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護這個遺址,一些專家堅決要求高速公路引線改道,但當時許平南高速通車在即,時間耽誤不起,最后達成了協議:用黃沙將遺址填起來,路面修成臨時的,一旦有發掘需要,將還路于遺址。也就是說,有一天遺址價值大于路時,再挖開路面,保持遺址的完整性,而且規定,路兩邊只能栽灌木,不能栽落葉喬木。

  蒲城店

  被當地人視為神奇的地方

  走在蒲城店遺址上,讓你無時不感受著歷史的古老與滄桑,歷史與你的遠與近。因為隨隨便便你就可以從田地的斷面上,看到古老的殘片。

  “早在15年前,我們這里的人只要蓋房子挖地基,就能挖到東西(文物),以前,我們這里有的人家蓋房不用買石頭,往下挖,都是石頭,那石頭都是蓋房用的。”文物保護員王根義說,“村里有一戶人家扎大棚,挖到一塊石頭,后來越挖越大,居然挖出一個墓門石。”

  王根義所說的村是蒲城村,村與遺址相連。

  孫清遠先生佐證了王根義的說法。

  作為平頂山文物考古專家,孫清遠說,在蒲城店遺址發掘前,他常常來這里考察,每一次來這里,總能撿到石斧、石鏟、漁網墜、紡輪等,其中一次在斷層上還摳出一個牛的肩胛骨,上面有用火燒出的占卜用的記號。而所撿到的器物,都成為考證當時生產發展水平的證據。

  有一次,他在田地走時,不小心踢著了一個石頭,準備把它清出去,拿起一看,是個饅頭一樣的石夯,手握著是光的,下面的面稍有弧度,而這個差點兒被丟了的石夯后來被證明是二里頭新砦時期的東西。

  實際上,蒲城店遺址周圍一直是熱鬧繁華的地方,這似乎成了古老歷史的注腳。“老一輩說,這一帶以前形勢大著哩!”王根義說,“村東南有看花臺,以前是皇帝看花的地方,規模很大,很高,一臺一臺可以上去,臺像塔形。以前這里還有一個說法‘鼓城崗,鼓城崗,點兵點將的地方’。據說西晉蒲王走時,曾留下話,‘誰要蓋個蒲王廟,九缸銀子十八轎’,說明這里是藏金埋銀的地方。”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大河網 2008年04月14日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走近清涼寺――汝官窯遺址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