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縣衙大門口是有照壁的,但因為地理位置所限,難以修復了。”李元芝說。
葉縣縣衙門前的路確實很窄,要是建照壁,又與大門口保持一定距離,顯然不太符合現實。
據說,原先縣衙大門口東、西兩側還有申明亭、旌善亭。兩亭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是教化百姓、穩定當地社會治安的一種輔助手段。申明亭的主要功能是鄉里斷事,凡十惡、奸盜、詐偽、干犯名義、有傷風化及犯贓者,書其名于申明亭,以示勸誡。旌善亭的作用主要是旌表善良,就是把名揚一方的人的名字和他們所做過的善事,在亭上張榜公布以示褒獎。明代對拆毀申明亭及毀壞版榜者,處杖一百,流三千里之罰。但到清同治年間,也許是時代不再,兩亭就沒有了。
實際上,與縣衙旌善亭相應的還有名宦祠,祠雖不在縣衙,但依然有利于張揚正氣。這樣的祠是供奉賢能官吏的祠宇,因為葉縣歷史悠久,有很多這樣的名宦祠。比如,葉公祠、王喬祠、黃山谷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