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提起馬街,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每年農歷正月十三的馬街書會。歷經七百載,悠悠琴韻在這個因書會起、因書會興的古村響徹至今,傳承著數不盡的文化遺產。近日,記者獲悉,斥資2000余萬元的馬街書會文化景觀工程已經全面展開,不久后,雕塑公園、曲藝展館和主題廣場將在會址上拔地而起。
馬街村位于豫西寶豐縣城南楊莊鎮,距寶豐縣城7公里之遙,八百里伏牛山東麓的第一村落。平時,這個偏僻的村子倒沒有什么特別之處,然而到了農歷正月十三這天,這里卻異常熱鬧。來自全國各地的民間戲曲藝人負琴攜鼓,匯集馬街,在村東不遠處應河岸邊的田野里擺起說書攤。這一傳統流傳700多年而不衰,成為中國文化史上一大奇觀的“馬街書會”,當地人們習慣稱它為“十三馬街會”。
4月中旬的寶豐縣馬街村,麥田一眼望不到邊。村北的應河岸邊,昔日人頭攢動、熙熙攘攘的馬街書會會址上,一座寬闊雅致的石砌廣場拔地而起,當中矗立著一個十多米高的“說唱俑”雕塑,與南側馬街書會的牌坊遙相呼應。
廣場南側,應河邊的景觀帶內,兩個雕塑公園分列左右,“名人苑”中,是從古到今為書會做出重大貢獻的陶盾、劉蘭芳、羅揚、姜昆等20位曲藝名家的漢白玉雕塑,“狀元苑”中,則是歷年馬街書會的25位書狀元的雕塑。廣場西側,一座大型場館正在建設,透著古色古香的味道。
“說唱俑不但是中國雕塑藝術史上的杰出作品,也是中國曲藝發展史上的重要實物資料,它將成為整個馬街書會文化景觀的標志性建筑。”寶豐縣委宣傳部的劉培鍇告訴記者,為了保護和傳承好馬街書會,政府投資2000余萬元建設了馬街書會文化景觀工程。
劉培鍇說,整個工程由三大部分組成:一是占地面積3330平方米、以說唱俑雕塑為中心的主題廣場;二是展示名家、書狀元人像的雕塑公園;三是中華曲藝展覽館,這座場館占地面積9800平方米,內設展示廳、演藝廳、休息廳,滿足展覽展示,曲藝文化教育交流,曲藝演繹、學習以及曲藝創作等功能。該館最大的亮點是天天有演出,月月有創新,讓馬街書會成為不散的書會。
“以往的馬街書會都在麥地里舉行,今后,藝人們就能以主題廣場為中心擺設說書攤了,除以上工程外,我們還將對書會現場的道路進行拓寬改造,對現有的河道景觀升級改造。以上工程都要加入亮化部分,項目建成后,古老的馬街書會必將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劉培鍇說,目前,雕塑公園、主題廣場主體項目已完工,掃尾工程正在加緊進行,中華曲藝展覽館今年10月前將完成全部裝修工作。(原標題:“人文河南,古村鄉韻”系列之寶豐縣馬街村 傳統麥地書會將變身為現代文化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