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好,歡迎收看河南電視臺正在為您播出的大型時評欄目《建設中原經濟區走好“三化”協調科學發展路“十八談”映象版》,今天我們要和大家一起認識的這座城市,叫做平頂山。首先讓我們掌聲有請平頂山市委書記趙頃霖和平頂山市人民政府市長陳建生。歡迎二位。你好。
市委書記趙頃霖(中),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建生(右)接受央視著名節目主持人張紹綱現場采訪。
趙頃霖:你好。
主持人:請坐請坐。你好,來,歡迎二位。來,二位請坐。
主持人:趙書記,如果讓您用一句話來概括平頂山這座城市,您會怎么概括?
趙頃霖:是古地新城。她既是一個資源型的城市,又是一個山水園林城市;既有突出的產業優勢,又有豐厚的歷史文化。
主持人:那么平頂山獨特的地方究竟在哪里?我們先通過一個短片簡單地了解一下。
【短片一平頂山:古地新城】
這是一顆璀璨的中原明珠,六千年的歷史積淀,55年的拓荒耕耘,使她的綜合實力位居全省前列。
在這里,黑色“烏金”與白色巖鹽的深層對話,使她擁有“中原煤倉”和“中國巖鹽之都”的美譽;在這里,馬達與汗水激情碰撞,現代工業的騰飛之翼正駕著駘蕩的東風萬里鵬程。在這里,自然與人文相濟,山水與歷史共融,中原大佛、神奇堯山、觀音祖庭,近悅遠來。
在這里,500萬勤勞樸實的人民,正激情豪邁,向著提前全面小康的目標奮力前進。
主持人:片子雖然很短,但是人杰地靈、文化厚重基本上都提到了,不過我們今天來說平頂山的時候,有一個大的背景,時代背景,就是建設中原經濟區。那么在建設中原經濟區的這個過程當中,平頂山身上背負的責任是什么?
趙頃霖:我們要努力建設“三化”協調發展、“三地”優勢突出的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示范區,成為中原經濟區重要的戰略支點,在全省提前全面小康。
主持人:您剛才提到了一個詞,叫“三地”,到現在我也沒明白這個“三地”是什么意思。市長幫我解釋一下,“三地”是什么意思?
陳建生:就是依托平頂山的礦產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優勢和旅游資源,和歷史文化優勢,要打造兩個基地,一個目的地,統稱為“三地”。這兩個基地呢,一就是新型的能源化工基地;第二個,就是現代裝備研發制造基地。
主持人:還有一個目的地。
陳建生:還有一個目的地,就是海內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主持人:剛才書記在講的時候,說實話,一聽到這個詞我激靈了一下,因為這個詞挺大的,叫做“提前全面小康”。“提前全面小康”這種提法,我們現在的基礎是什么?
陳建生:經過這幾十年的發展,平頂山的城市規模、功能和生態、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我們對照了一下,2007年,國家統計局所發布的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體系,一共有23項指標,截止到去年年底,我們已經有8項指標全面實現,有7項指標已經實現了90%以上。綜合實現的程度超過了80%。那么我們認真地測算分析一下,如果說我們能夠保持目前的這種發展的趨勢、這種態勢、這種氣勢,那么再經過3到5年的努力,平頂山提前實現全面小康應該是沒問題的。
主持人:那么在實現“提前全面小康”的這個你們自己定的戰略的過程當中,您覺得目前我們的困難在哪里?
趙頃霖:這就是盧展工書記要求我們***的四道難題,這四道難題從平頂山的實際看,就是兩個問題:一個是經濟結構不合理,一個是城鄉發展不協調。
主持人:現在怎么表現出來了(經濟)結構不合理?
陳建生:因為平頂山這座城市,原來她就是因煤而立,依煤而興,是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工業城市。過去幾十年的發展,她的產業過多地依賴資源,大都是一些能源、原材料、化工,一些初級產品,這種產業基本上是處在產業鏈的前端、價值鏈的低端,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那么現在正因為這樣,平頂山如果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這種任務就更加艱巨。我們采取了兩個方面的措施:第一,對我們現在的這種傳統的優勢產業,依靠科技進步,改造升級延長產業鏈條。另外一條,我們就是要利用現在國內外產業轉移這么一個大好的戰略機遇期,來建好我們的產業集聚區,來承接更多的這種產業到平頂山落戶。這樣,平頂山目前這種從整個宏觀上看不合理的這么一種產業結構就能夠得到改善。
主持人:城鄉發展不協調現在主要表現在什么地方?
趙頃霖:兩個方面:一個是收入的差距,一個是生活環境的差距。盡管我們的城鎮居民的收入并不高,但是我們的農民現在的收入只有城鎮居民的1/3,盡管我們的城市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們的農村到處臟、亂、差。因此,要全面小康,重點和難點,就在占60%人口的農村。
【導視】
***城鄉發展不協調難題,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環境,平頂山將從何處打開通道?
趙頃霖:要發展非農產業,轉移農民,切入點就是城鎮化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平頂山如何***資金難題?
陳建生:我們現在的操作是按照3+1的這種模式。
主持人:剛才書記所說到這個農村的臟、亂、差。這個臟、亂、差的局面,我們記者還真就是去進行了一些走訪和調查。通過這個短片我們來了解一下。
【短片二一河之隔兩種景象】
【出鏡記者林泓】大家現在看到的正在建設的這個地方就是舞鋼市張莊新社區,順著我的右手邊方向看到的那邊就是張莊舊村。同樣是張莊,新社區和舊村的差距可以看得出非常明顯、很大,但是新舊這個界限僅僅就是我所站在的這個地方橋底下的這一條小河,所以在當地村民們就非常形象的形容是“一河之隔兩種景象”。
【正文】走進張莊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雜亂無序,房子高高低低,新舊雜陳。
【正文】張莊村其實是目前河南農村的真實寫照,雖然村莊還是那個村莊,但是生活在其中的人們由于經濟條件的改善進而逐漸地感受到舊村的種種不便。
【同期聲張莊村村民】原來老村下雨了到處都是泥,然后是晴天了土啊,到處還都是很臟。
【正文】于是在人們勤勞的雙手下,張莊新社區的畫卷已經展開。在這里除了整齊漂亮的新房之外,超市、郵局、社區衛生室甚至銀行的ATM自動取款機都一應俱全,如果不是因為這里背依大山,很難和城市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