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現在呢?
王獻坡:現在一年下來,賺個十萬八萬很輕松,沒問題。
主持人:謝謝。陳市長,其實這就真的解決了剛才您說的,一旦形成了這樣的社區,人往哪去的問題。
陳建生:那么解決農民進入社區以后的生計問題,生活水平的提高問題,在新的社區里面他就有足夠的能力支付電費、燃氣費,包括自來水,還有污水的處理、垃圾的轉運、醫療服務等。你住到里面以后,這樣的話他就能真正地實現居住環境的改善和收入水平的提高,達到這么一個目的。
主持人:剛才我們說了很多,說到了新型農村社區,包括城鎮化的過程,我們通過三維的這個效果能夠看到,不要說以前的村民,就是現在很多的城市人再看到這樣的景象之后,都會特別羨慕,那么到底我們說的這么好、這么多,實際的生活是什么樣,我們的記者也專門去感受一下新農家的新生活。
【短片五新家新生活】
音樂、圖片加字幕:
汝州市廟下鎮小寨新社區、舞鋼市尹集鎮張莊新社區、郟縣冢頭鎮陳寨新社區、寶豐縣趙莊鄉周營新社區、魯山縣庫區鄉東許莊新社區。
【正文】現在,一個個新社區如一顆顆耀眼的明珠鑲嵌在平頂山的青山綠水間,不同的是社區的形態,相同的是居民幸福的笑臉。
【同期聲】新社區居民:俺這兒做飯都用上煤氣了;
新社區居民:水泥路修到門口了,下雨也不踩泥了;
新社區居民(年輕人):在家里能上網,安的還是光纖;
新社區居民:有圖書室、衛生室、娛樂廣場,什么都有;
新社區居民:我現在越活越年輕,越活越高興。
【正文】新型農村社區不光外觀新,像洗腳節、給80歲以上的老人祝壽等傳統的文化特色也得到了創新和延續,和睦、文明的道德新風吹遍了每一個新社區。
【同期聲】孩子誦讀聲。
主持人:書記,新社區建設到現在,也有一段時間了,我們也看到了一些成果,讓您來總結,現在最大的成效是什么?
趙頃霖:我看“一舉四得”:一個是擴大了內需吧。如果說我們規劃這539個新社區全部完成的時候,拉動內需就是一千億。第二個,節約了土地,現在我們2620個行政村,8000多個自然村,占了100.6萬畝的土地,然后我們現在規劃的實施,完成以后呢,能夠節約46萬畝土地,第三個,促進了和諧。剛才汝州那個同志說了,過去那個老的自然村,你的高了我的低了,你的前了我的后了,鄰里之間好多矛盾都是這樣引發的,都是宅基地無序建設引發的。
主持人:對,容易打仗。
趙頃霖:你看我們現在新建的新社區啊,這些事就沒有了。第四個,改善了環境,剛才我說了,自然村和新社區的區別,因此我說應該說,新社區的建設,是擴內需的最大潛力,也是惠及人數最多的一個民生工程。
【下節看點】
平頂山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對二三產業發展以及糧食生產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
陳建生:如果說有影響的話,它是一種正面的。
探索以城鎮化為引領的“三化”協調可持續發展之路,平頂山將如何持續求進?
趙頃霖:正氣實干、轉中求快。主持人:我們反復地在強調新型農村社 區,對我們的工業化,對我們平頂山以前的這個工業基礎,會帶來一些什么新的影響嗎?
陳建生:如果說有影響的話,它是一種正面的。為什么這么說?因為作為一個老的,總的來講已經55年的這么一個歷程的這么一座工業城市,它的結構的調整,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還有對外開放、招商引資、承接轉移,都需要土地。那么這一對矛盾怎么解決,就是地從哪里來的問題。
陳建生:如果539個新型社區都建成的話,平頂山將節約出將近50萬畝的土地,那么這樣就為二三產業的發展騰出了很大的空間。
主持人:平頂山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快四年的時間了,但是如果要看到更多的成效,我們還得等,不過,這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過程當中,對二三產業的助推,這個效果已經出現了,來看一下。
【短片六“三化”協調科學發展】
出鏡記者林泓:這里是舞鋼市的王大苗村,因為這個地方是屬于丘陵地帶所以土地貧瘠。過去在這個地方生活的百姓并不富裕,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過程當中,舞鋼市把與王大苗村相鄰的五個行政村都集中搬置到了上曹新型社區,也就是我們前方可以看到那個白樓的位置。這樣的話就可以置換出2700多畝地用于產業集聚區的建設。
【正文】鑫海紡織公司是一家專門生產高檔服裝棉紗的企業,公司負責人李明濤告訴記者,自從去年入駐產業集聚區以來,公司的效益一天比一天好。
【同期聲】
鑫海紡織公司生產部經理李明濤:過來之后呢在我們周圍這一塊,有三個這樣的規模,有10萬錠的規模企業的規模效應出來了,產品是供不應求。
【正文】現在鑫海紡織正在積極籌建二期工程,力爭使產能再擴大一倍。目前平頂山已經有10個省級產業集聚區形成規模,入駐企業近600家,吸納近8萬當地勞動力就地就業。
【同期聲】
平頂山市政協副主席、平頂山市發改委主任張弓:現在平頂山的產業集聚區已經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的增長極、改革開放的突破口、產業升級的主平臺,通過三到五年的努力,把平頂山市產業集聚區打造成為在國內外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和現代裝備制造基地。
主持人:好,剛才咱們通過一系列的討論和短片,其實清楚了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錢從哪兒來的問題,一個問題是人要往哪兒去的問題。但是,只要是提農業,就一定還離不開一個事,就是糧食怎么保的問題,陳市長?
陳建生:我們現在思想上始終有這么一個底線,就是無論發展新型城鎮化,還是發展新型工業化,農業的基礎地位是不能動搖的,怎么不能動搖?就是有兩條:第一,耕地的面積不能減少;耕地的質量不能降低,糧食的產量必須穩中有增,這是必須做到的。那么怎么能做到?就是剛才我們通過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設,實現了土地的集約化,能夠建更多的百畝方、千畝方、萬畝方,現在叫做高標準、永久性良田,這些肯定是機械化作業的條件就更好了,它的單產的水平就會提高。咱用一個實際的數字來說,去年全市的糧食產量是197.2萬噸,連續八年,糧食是增產,是增收的。
主持人:當我們說平頂山的時候,我們千萬別忘了,平頂山是一個有著老的工業基礎的這么一個城市,千萬不要忘了,平頂山也是一個種糧大市。我們今天的討論過后,我們現在來聽一聽評論員龍永圖先生給出來的建議。
【短片七龍永圖點評】
我覺得城鎮化的問題在今天,應該說是無論怎樣強調它的重要性都不為過,因為我們中國的城鎮化應該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解決這個城鄉的差距問題關鍵還是要走城鎮化的道路。我認為現在對河南這樣一個人口大省來講特別重要。我們雖然也需要搞一兩個特大城市來拉動整個中原經濟區的發展,但是更多地還是要搞這個衛星城鎮、搞農村社區,因為只有這樣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