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頂王冠相遇,兩個帝王對峙。一泓澠水,韶峰聳立,見證曾經的歷史時刻。左邊是秦昭襄王,右邊是趙惠文王,左右是威儀的群臣及獵獵旌旗下的士兵……悠悠兩千多年匆匆而逝,歷史就是歷史。如今的澠池,雖然不見了澠池之會的影子,但秦趙曾為這里添上了濃重的一筆。
舞臺上,一邊懸著秦的威儀,一邊掛著趙的智慧。和氏璧閃耀生輝的光影里,兩壇醴泉古酒溢滿陳年余香。歷史再現,十五座趙城讓趙王愁眉不展,秦都咸陽更使秦王抓狂頓足。五步之內,若血濺秦王,這更令那秦王情何以堪?鼓瑟也好,擊缶也罷,畢竟是一出歷史把戲。但一個相如,睿智與開闊的胸襟足以使潺潺流淌的澠水為之折服。
幕后的演出者精心梳妝打扮,更衣蹬靴佩冠,接著演繹一段傳奇故事。臺下觀眾或側耳、或擊掌、或捧腹,只為那一瞬的精彩。編導是怎樣編排節目安排角色,演員是怎樣把戲演得更好,這個管不住。射燈是現代的,道具也是現代人制作的,而歷史才是最精彩的。
“哇呀呀”,擊缶疼了手指,秦王大怒,但他也生怕落下后世罵名。不為什么,只為羊河曲曲、澠水清波,只為天高云淡、韶峰疊翠,更為碧水連天間流動的白云,翔在崤函上空去去來來的雁陣。秦王折服,這一片含情的山水,畢竟使一方百姓安居樂業。
趙王感喟,為這熱土為這家園,為這生生不息的生靈。
豫腔,豫調,豫味,豫情,沒有硝煙戰火,就如此罷仗了。將士們捧著熱乎乎的黃土,堆起厚重的友情,沖著夕陽仰天長嘯。會盟臺,會出世世代代的和諧篇章。
《澠池會》是澠池縣曲劇團創演的一部歷史名劇,給觀眾留下了美好的記憶。【原標題:觀曲劇《澠池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