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0月初,年僅26歲的李培棠被任命為克威縣委書記兼縣大隊政委。
克威縣是根據斗爭形勢需要,睢杞太地委請示上級批準,新劃不久的一個新縣。在杞縣以北,隴海鐵路以南,東起睢縣白云寺,西至陳留的狹長地域,為紀念為抗日斗爭而在此犧牲的水東地委書記兼水東獨立團政委唐克威同志而命名。轄區沒有縣城,以可靠的基地為中心區,縣黨政機關多在此駐扎,有時隨斗爭形勢到處轉移,沒有固定地點。
一天晚上,民權地下黨傳來情報:牛牧崗偽軍明天要去鄧寨搶糧。為了保護群眾利益,打擊敵偽勢力,李培棠決定伏擊搶糧偽軍。
夜半時分,李培棠率克威縣大隊一百多個戰士,偃旗息鼓,悄悄地繞過三個敵偽據點,黎明時趕到了鄧寨。二連埋伏在莊內一所油坊里守株待兔,一連埋伏在鄰村的一家農院里。
太陽一竿高的時候,從東邊的路上傳來了喧鬧聲,時而還有幾聲馬的嘶鳴。又一會,塵土飛揚,五六匹戰馬在前開道,十余輛自行車緊隨,后邊的偽兵肩挎大槍,排著散亂的隊形逶迤而行,大約有200多人槍。
騎自行車的“官兒”,屁股剛和板凳挨著邊,后進村的偽兵還未站穩,我二連伏擊的戰士如天兵突降,霎時機步槍聲,手榴彈的爆炸聲,連成一片。那些偽軍只恨爹娘少給生了幾條腿,一口水未喝,就屁滾尿流地倉惶逃命了。
二連在敵人屁股后緊追不放,剛逃出村就一頭鉆進了我一連早就設好的埋伏圈,密集的火力打得他們抬不起頭來。
驚弓之鳥,加上前后圍擊,無人戀戰,丟盔卸甲向北鼠竄。縣大隊戰士們尾追數里,返回了鄧寨。經過清查,計打死打傷偽兵10余人,俘虜30余人,繳獲輕機槍一挺,步槍四十余支,自行車五輛,我軍無一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