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瓷:許昌的一張文化名片
2012/7/26 10:28:45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盛夏,許昌城市名片評選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什么是最能體現許昌文化底蘊和現代文明的名片呢?從千年古鎮神垕傳來了響亮的回答。7月27日,記者采訪了第一時間參加該活動的孔家鈞窯董事長、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孔相卿。
“鈞瓷,是瓷器生產中第一次正規地應用銅紅的瓷種,它‘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燒制過程,與‘道法自然’的哲學理念暗合,深蘊著豐厚的歷史文化科技信息,充分說明許昌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厚重文化以及獨特人文積淀的城市。”接著,孔相卿說起了今年4月份市委書記毛萬春率團赴聯合國總部和一些美國城市考察訪問,攜帶他的作品《四海升平》作為禮物,所到之處掀起一股“許昌china、China許昌”旋風。“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鈞瓷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極富個性的代表,符合城市名片代表城市特質、知名度高、易于傳播的要求。”孔相卿補充道,“鈞瓷脫胎于青瓷,卻能大膽突破傳統,開創陶瓷美學的新境界。它蘊含的創新意識十分契合許昌精神中解放思想、創業創新的表述,具有十分強烈的現實意義。”
中國宋代五大名瓷——鈞、汝、官、哥、定,在歷史上同為皇家貢品,但隨后的命運各不相同。除鈞瓷外,有些燒制技藝已失傳,成為博物館冰冷的文物,有些影響僅限于文物收藏界,有多少人知道定瓷的原產地在河北曲陽呢?文化資源是老祖宗留下的一筆不可再生的財富,它并不能自動轉化為文化品牌,進而提升所在城市的知名度。但鈞瓷做到了,其中,孔家鈞窯從一個投資不到1萬元的小手工作坊發展為中國最大的鈞瓷企業,見證了鳳凰涅槃般的歷史進程:1992年,神垕古陶瓷研究所更名為孔家鈞窯,創業伊始,它便以“傳承文化、締造經典”為己任,其代表作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毛主席紀念堂收藏,入選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義務教育《美術》課本。作品《豐樽》、《海晏鼎》連續兩屆被中國—東盟博覽會選為國禮,作品《四海升平》被聯合國之春文化藝術節選為國禮。孔家鈞窯制定出了一套系統化、標準化的工藝流程與現代化的質量管理體系,培養了一大批掌握新工藝流程的年輕技工,為鈞瓷產業化提供了勞動力支持,并于1994年在業界無償推廣普及液化氣燒制鈞瓷的方法,掃除了鈞瓷產業化的技術障礙,使鈞瓷這一“舊時王謝堂前燕”,逐漸“飛向尋常百姓家”。2002年,孔家鈞窯被河南省政府首批認定為“河南名牌”;2007年,孔家鈞瓷獲得河南省首批名牌工藝美術品稱號。孔相卿說:“把鈞瓷這一歷史文化遺產在我們這代人手中打造為現代文化品牌,讓全世界都領略到中國獨特的文化魅力,從而推動古老城市的經濟文化發展,是我們的心愿。”
永遠的經典,永遠的現代,鈞瓷的發展為傳統文化資源如何轉化為現代產業與品牌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經驗。相信隨著我市城市文化名片評選活動的開展,更多文化資源將得到發掘、整理、優化和整合。最后,孔相卿堅定地說道:“鈞瓷成為許昌城市名片,名至實歸。”【原標題:鈞瓷:許昌的一張文化名片】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許昌日報 2008-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