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文明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原地區是世界陶瓷重要的發祥地。在宋代五大名瓷“鈞、汝、官、哥、定”中,中原地區占其四。其中,鈞瓷是宋代五大名瓷中發展規模最大、技藝最為成熟、前景最為廣闊的陶瓷門類。
新中國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作為傳統陶瓷文化的典型代表,鈞瓷藝術不斷受到現代藝術尤其是現代陶藝的沖擊和洗禮,極大地推動了鈞瓷品種的藝術性提升,在國內外陶瓷藝術界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現代陶藝是對傳統陶藝的反叛和顛覆,以陶瓷作為載體,藝術性地表達了陶藝家的個性及社會見解。2000年,中國美術家協會陶藝委員會成立。韓美林當選為首任陶藝委員會主任后旋即趕赴禹州鈞瓷研究所并成立韓美林鈞瓷研究室,深刻地影響著當代中國鈞窯現代陶藝的發展和繁榮。這股現代陶藝創作浪潮吸引本土鈞瓷藝人借助鈞瓷獨特的材質和工藝,投身波瀾壯闊的當代中國現代陶藝創作大潮。張大強是其中最為杰出的代表之一。
張大強出生于河南禹州神垕鎮,今年44歲,2006年獲得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11年獲得河南省陶瓷藝術大師稱號。30多年來,張大強扎根于豐腴的中國歷史文化土壤,打破傳統手工技藝的重重桎梏,在傳統器型中表達現代藝術理念,在陶藝的創作上逐步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藝術風格。他以“卷泥片”這樣一種嶄新的藝術語言對話傳統鈞瓷,將其嫻熟的現代陶藝技法和理念,充分地糅合進傳統器皿的創作過程。尤其是“卷泥片”型塑與鈞釉的結合,打破了鈞瓷長期以來遵循的“嚴格、規整、精美”等傳統審美藩籬,重新詮釋了成型技法并拓展了傳統鈞瓷藝術的表達形式,給當代中國鈞瓷帶來極大的藝術提升潛力和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