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愛
在亦作亦居的家中,我們見到了拖著一雙很普通的拖鞋,民工一樣打扮的他,質樸的讓人懷疑他是否真是我們要找的玉雕大師。帶著疑惑,我們被帶著走進了他這個家中的工作區域。
這棟三層小樓的二樓和三樓就是周東惠玉雕工作室,在這里,他神采飛揚地說著他的創作、他的作品,創作的興奮與激情溢于言表,玉雕大師的樣子逐漸清晰起來。初次見面時的距離感,也隨著他眼中透露出的真誠,拉進了好多。
隨著一陣拖鞋拍打地板發出的 “啪、啪、、”聲,他端上來一壺泡好的普洱招待我們,熱情的像久違的兄長。茶香氤氳中,我們開始走進周東惠大師心中的玉雕世界。
因為小時候家庭困難,高中畢業周東惠就應召進入鎮平玉器廠,用每個月300元的工資貼補家用,自此,他便與玉結結下不解之緣。在這里,他師從賈國廉大師,從學徒開始學習玉雕;后來又得到了飛鴻大師的真傳;02年進入現在的玉神公司后,又得到了忤應汶、忤海洲等大師的指點。 由于自幼家貧,沒有能力花錢去學習,只能通過自學來彌補自己在理論與實踐上的不足,但是,恰恰是這種自學,讓他避免了他人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的創作特點與風格。
周東惠的作品以花果題材為主;選料考究,多用飽滿、色差好的整塊料;擺件大氣、圓潤,線條靈動、流暢、層次感強,代表作有——《反哺》、《秋景》、《鳥語花香》、《春蠶》等。其作品力求逼真、自然、靈動,用他的話說,就是“從司空見慣的石頭上發現美,并通過自己的手使這種自然的美得以還原!”樸實的話語中,透著對于藝術的執著追求。
在周東惠的眾多作品中,有一件叫做玉堂富貴的擺件,無論是從選料,還是從做工上,都屬上乘,但就是整體上看上去沒有什么生氣,沒有靈動感與自然美。在考慮了所有的可能之后,原作者還是沒有辦法解決。眼看著一件好作品,就因為這一點毛病就要毀于一旦,這位雕師把這件作品送了過來,讓周東惠想想辦法。
經過一陣觀察,周東惠很隨意地說,那是因為沒有把以玉料顏色為基礎的層次感突出出來,而讓作品整體上失去了靈動感與自然美。經過大膽的改動之后,果然,該作品有了生機,一下子靈動起來了。
由于周東惠樂于助人,所以,在玉器屆他的人員比較好。在談到以后南陽玉雕產業發展的話題時,他也表傳出了一種積極的責任感:“閉門造車只能導致自己的落后!南陽的雕師們應該多溝通、多交流、多學習,才能真正的把南陽的玉雕產業推動起來。我愿意與任何想推動南陽玉雕產業發展的人一起共同努力!”
同時,他也表示:“任何行業、任何人都要與時俱進,時代發展了,如果我們還是停滯不前,那就要被淘汰!玉器行業也是一樣,現在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網絡時代,任何人要想生存、發展都不能忽視網絡的作用。雖然這個風暴還沒有刮到玉器產業,但這只是早晚的事!既然如此,我們就要考慮,如何通過這一次網絡應用變革,來更好地推動南陽玉雕產業的發展!
在玉雕產業的網絡應用方面,我們本地的以中華玉網為代表的網絡應用的推動者,已經開始了這方面的嘗試,并且已經做出了一定的成績,這將對于我們南陽玉雕產業在網絡應用方面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們也要預見到在南陽玉雕產業網絡應用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一些人不配合、搗亂等困難,要想辦法解決它!南陽玉雕產業的網絡應用不是靠一家企業,幾個雕師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所有玉雕產業各個環節,幾乎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協作配合才能完成!
衷心祝愿,南陽玉雕產業能夠接著網絡應用的東風,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與發展!”【原標題:玉雕大師周東惠訪談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