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以其獨特的神韻風骨,已成為古城開封的象征。自2004年以來,開封相繼推出了以菊花為題材的系列郵票,不僅滿足了國內外眾多集郵愛好者集藏郵票的需求,還讓全世界都關注開封、關注菊花。我市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侯玲玲就是菊花系列郵票設計者之一,她用手中的畫筆,將開封菊花的品種、神韻和姿態多視角地展現在方寸之間!妒⑹廊A誕·宋都菊香》個性化郵票將不同風格的菊花呈現在郵票上,展示了開封菊花千姿百態的美。
情定菊花 花開畫筆下
梅、蘭、竹、菊并稱為花中“四君子”,其中,梅、蘭、竹是大多數畫家筆下的“寵兒”,畫菊的卻很少。一般人不以菊花為素材,主要是因為菊花有上千個品種,花瓣碎而亂,造型復雜,組織不好就表現不出菊花的神韻。但是在開封,就有一位偏愛畫菊花的畫家,她就是開封市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侯玲玲。
侯玲玲畢業于河南大學藝術學院,現任省花鳥畫研究會常務理事、省婦女畫家協會常務理事、市美協常務理事等職,連續兩屆被市政府授予“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她的作品曾多次在《人民日報》、《中國書畫報》等多家全國、省、市級報刊、畫冊上發表,并多次在省級以上美展中獲獎。她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少卿以菊花為題材,合作設計的巨幅刺繡作品《秋光麗日》被陳列在人民大會堂河南廳。
從1980年走上繪畫道路,侯玲玲便矢志不渝地鉆研繪畫技藝,師從多位名家。作為一名花鳥畫家,她的工筆畫中西合璧、工寫兼容,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上世紀80年代初,菊花被定為我市的市花并得到普及,從那時起,侯玲玲就對菊花情有獨鐘,每年菊會期間,她都穿梭于各個展區忙著寫生、拍照,把菊花的神韻融入自己的繪畫之中。“通過多年畫菊,我深深感覺到菊花千變萬化的美是任何花都無法比擬的,當我看到這些變化的美,就想通過畫筆表現出來,畫到人心里去。”侯玲玲說,每年菊花盛開時,她整天都帶著學生泡在花海中,仔細觀察尋找哪些菊花適合做主題,哪些菊花適合配景。“畫菊花不光要考慮造型,還要考慮色彩、疏密、線面的對比,菊花造型不一樣,入畫的主題就有所不同。”侯玲玲說。
“當我看到具有特色變化的菊花時,便會情不自禁地步入自己的畫面當中。”侯玲玲說,當這個時候,腦海中菊花的構圖就會出現。熟悉繪畫的人都知道,菊花造型較碎、花瓣較多,所以畫出來難,畫出神韻更難。而在侯玲玲看來,菊花的這些特點反而給了她更多的色彩遐想。經過反復觀察、悉心揣摩,在她筆下,菊花風姿綽約的美被展現得淋漓盡致:有的菊花大氣磅礴,有的似海潮翻卷,有的精致純凈,有的情調激昂,有的嫻熟靜謐,有的恬淡清新……
“胸有成菊” 菊成大作中
由于侯玲玲筆下的菊花造型變化多端、姿態千差萬別、色彩濃淡豐富,所以一直受到大家的喜愛。2009年8月上旬,侯玲玲接到我市郵政部門的電話,希望她能在當年9月初設計出一套《盛世華誕·宋都菊香》個性化郵票畫稿。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要在一個月之內完成60幅造型完全不同的工筆菊花畫稿,工作量非常巨大。侯玲玲經過再三考慮,接受了這項任務。
憑借長期積累的藝術功底和平時積攢的大量菊花照片、繪畫素材,侯玲玲開始了這60幅造型完全不同的工筆菊花畫稿的創作。“有的花頭特別碎,有的花頭幾乎分不清花瓣,用筆用線都需要非常精細,這是最難畫的。一朵花有成百上千個花瓣,在繪畫過程中還要把結構、透視、色彩、造型都表現出來。”侯玲玲說,她在創作這60幅菊花系列郵票畫稿的時候,每幅畫稿至少白描3~5遍才能成畫,畫好之后還需要重復多遍染色,例如墨菊在白描之后,至少需要十幾遍上色,稍有不慎就會出錯,通常情況下,一幅畫稿完成需要反復修改潤色幾十遍。如此高強度的創作讓她的頸椎病經常犯,每次疼痛她都是咬咬牙堅持。由于時間緊、任務重,侯玲玲不得不給自己下了死任務,每天完成規定的任務才肯休息。在這種情況下,侯玲玲每天只吃一頓飯,一直繪畫至凌晨,全身心投入的她到晚上休息時還沉浸在繪畫中,腦海中都是菊花的圖案。
憑借著長期積累的藝術功底,侯玲玲日夜不停地創作,瓜葉菊畫出來了,金背大紅畫出來了,佛手菊畫出來了……就這樣,按照每天4幅的進度,侯玲玲順利完成了60幅造型各異、姿態不同、色彩不一的菊花畫稿。在2009年第27屆菊花花會開幕式當天,《盛世華誕·宋都菊香》個性化郵票隆重首發!妒⑹廊A誕·宋都菊香》個性化郵票創新郵票設計思路,配圖中60幅菊花圖案均采用手工繪制的工筆畫,完美展現了開封菊花婀娜多姿的風采。60幅手工繪制的菊花圖案樣式不一、構圖嚴謹、配色精巧,充分展現出菊花造型多樣、姿態萬千、色彩豐富的特點,首發當天,就吸引了無數的集郵愛好者和菊花愛好者。
宋都菊香 香飄海內外
《盛世華誕·宋都菊香》個性化郵票表現出開封菊花噴芳吐艷、姿態多變的審美韻味,極具古樸濃郁之風,彰顯了古城開封深厚的文化積淀。“利用郵票這一載體,大力宣傳開封菊花文化和悠久的歷史,展現了菊城魅力。”侯玲玲說。
“《盛世華誕·宋都菊香》個性化郵票首發,成了菊會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烘托了菊花花會的氣氛。”侯玲玲告訴記者,通過不同風格的菊花系列郵品,將菊花的品種、神韻和姿態多視角地展現在方寸之間,體現出開封菊花品種繁多,展示了開封濃厚的人文底蘊和養菊、賞菊、展菊的悠久歷史,鞏固了“開封菊花舉世無雙”的菊都地位。
在侯玲玲眼中,這些菊花郵品充分展示出菊花特有的情趣和價值,成為一部賞菊、品菊的菊花百科全書,具有濃郁的古城魅力,是一幅幅展示開封菊花的宣傳畫卷。小小郵票弘揚了大宋文化特色,展示了菊城魅力,成為提升菊會品牌知名度的一個推手,小小郵票也架起開封與外界溝通的橋梁,讓大家了解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開封,讓世界認識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開封。
侯玲玲說:“作為一名開封的畫家,我會圍繞一年一度的菊花花會不斷推出以菊花為題材的畫,讓國內外游客更多地了解菊花、了解開封,讓百朵怒放的開封菊花在方寸之上吐芳爭艷,使七朝古都菊香飄向海內外。”作者:王蘭蘭【原標題:“典藏菊花”的開拓者——記菊花系列郵票設計者之一、市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侯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