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網訊(記者 蘇瑜)糖畫,顧名思義,就是以糖做成的畫,它亦糖亦畫,可觀可食。民間俗稱“倒糖人兒”“倒糖餅兒”或“糖燈影兒”。據說,糖畫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明俗每新祀神,“熔就糖”,印鑄成各種動物及人物作為祀品,所鑄人物“袍笏軒昂”,儼然文臣武將,故時戲稱為“糖丞相”。 到了清代,糖畫更加流行,制作技藝日趨精妙,題材也更加廣泛,多為龍、鳳、魚、猴等普通大眾喜聞樂見的吉祥圖案。
鄭州青年劉勝利的糖畫,既繼承了四川糖畫和天津糖畫的特點,又摒棄了四川糖畫的“小氣”和天津糖畫的“單一”。他把糖畫歸到藝術的范疇,用美術繪畫的方式重新豐富和發展糖畫藝術,創作出從品質上高于以往糖畫的獨特藝術。近年來,隨著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糖畫藝術也頻頻出現在各種大型的文化、旅游和經貿活動中。糖畫,這種小小的民間傳統藝術,正向世人展現其不凡的魅力。
30年難解糖畫夢
坐落在鄭州城西北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古滎,南邊有一條索須河蜿蜒而過。劉勝利的家就在索須河流經的師家河村。這是一座普通的農家小院,堂屋里,兩位中年男子正在專心致志的做糖畫。只需十幾秒的工夫,一個栩栩如生的機器貓便躍然于石板上。他們是劉勝利剛收的兩個學員。機器貓是學員必須掌握的五十個圖案之一。
1980年出生的劉勝利做糖畫已經有十幾年的光景。想當年,跟隨爺爺街頭出攤,是他童年里最快樂的記憶。隨著縷縷糖絲飄下,飛禽走獸、花鳥蟲魚、神話人物等像變戲法一樣出現在眼前,歡笑聲、驚奇聲在圍觀的人群中回旋開來。
成年后的劉勝利,每每被這種情緒感染,可是爺爺和父親都不準他搞這上不了臺面的“營生”。高中畢業那年,劉勝利抑制不住沖動,跑到四川拜師學藝。他把爺爺線條的勾法與師傅塊面的抿法結合起來,創造了許多新穎別致的圖案。
大學期間,每個周末,劉勝利都會興致勃勃的帶上他的糖畫工具出攤,在孩子們的歡笑聲和驚嘆中,他的學費和生活費也有了著落。2002年,大學畢業的劉勝利報考公務員未中,決定以糖畫為生。
“大學畢業去擺地攤,太丟人了!”父親怒不可遏,砸了他的工具。不得不妥協的劉勝利找了家電腦培訓學校上班了。就像一個舞蹈家離不開舞臺和觀眾一樣,早已習慣了在人們歡笑和驚嘆中表演的劉勝利,越來越熱愛糖畫。他在公司附近租了房子,平日上班“掩人耳目”,周末仍然擺攤畫糖畫。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2006年,劉勝利終于下定決心瞞著家人全職做起了糖畫。2009年的一天,劉勝利偶遇了正在搞活動的河南省民間藝術展演團。他成為了團里的一名新成員,有了組織的他告別了“擺地攤”的尷尬處境,開始隨團受邀參加活動。
隨著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程度逐漸加深,意識到民俗文化保護與傳承重要性的他,破除成見,放開教學。全國各地的學員陸續前來學藝。有年已半百的老人,也有20歲的青年。“今年已招收學員16個。來我這里學習的,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十點,這樣半個月便能出師了。”
糖畫是怎么做成的
畫糖畫之前首先要熬制糖片,這是糖畫技術中最重要的一步,如果糖片熬制不好,畫糖畫就更不用說了,在熬制糖片的時候要控制好火候,火太大了糖容易熬老,畫出來的糖畫顏色不夠鮮艷,口感不好,火小了糖容易返砂,畫出來的糖畫線條不勻稱。
雖然都是繪畫,但用糖畫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糖涼了之后容易凝固。所以,畫糖畫的動作要快。另外,畫糖畫相當于連筆畫,所以每筆之間不能間斷。這樣,就出現了畫畫的筆順問題。畫糖畫的筆順設計好之后,可以使糖畫非常快地就畫好了,糖也不容易涼。為了熟悉畫糖畫的步驟,在畫糖畫之前,一般要進行一些繪畫練習。這個繪畫練習和平常的繪畫一樣,但要畫出連筆來,要把畫糖畫的筆順都畫出來。所以說,繪畫練習的目的主要是練習筆順和構圖。
畫糖畫是沒有底稿的,畫稿全在人的頭腦里。把準備好的糖片放在糖鍋內溶化的同時,用小圓勺舀起銅桶中的糖稀,以腕力帶動勺子運行,隨意揮灑在光潔的大理石板上,或提、或頓、或放、或收,速度飛快,一氣呵成。隨著糖液縷縷灑下,十幾秒之后,栩栩如生的馬便躍然而成。威風凜凜的游龍和絢麗多姿的彩鳳,也不過1分鐘的時間。
“做糖畫必須胸有成竹,要趁熱一氣呵成。”劉勝利說,想要達到這樣的程度,除了勤練基本功,還要有合適的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從事糖畫十余年的劉勝利在實際操作中,根據需要不斷改造和創新工具,并在淘寶上開了糖畫工具小店。
畫好的糖畫上最后要粘上竹簽,由于糖畫的易碎性,所以竹簽的黏合點也是非常重要的,黏合點要選擇在足以支撐整個糖畫的關鍵點上,這樣才能保持糖畫的完整性。
開創糖畫藝術的現代元素
“從簡單的倒糖餅兒,轉變為后來的糖畫,內容也從傳統的十二生肖、花鳥魚蟲發展到小朋友喜歡的喜洋洋、灰太狼、機器貓等。”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后,如何用糖畫來表現風景、人物,讓糖畫技藝在中原文化的傳承方面發揮其優勢是劉勝利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鄭州的老八景和新四景、鄭州的十大歷史名人等是我現在主要研究的方向。”
除了糖畫,承載了許多人兒時的美好回憶的,還有絞絞糖,有地方叫“拉絲糖”。黃色糖漿在兩根竹簽之間牽來扯去,雙手一分,糖就止不住的下墜,再用手快速的一絞,糖漿便又纏上竹簽,絞來絞去,次數多了,那黃色的外表下漸漸顯露出線線白線,一張一弛,一股濃濃的苕香味便慢慢散開來,吃絞絞糖的樂趣便在于此。劉勝利還記得當時的自己,每天都是聞著絞絞糖那特有的香味小跑著出校門的。
長期和糖打交道的劉勝利,在對糖的特性的研究中,發現用特殊的工藝做出的絞絞糖,色澤晶瑩剔透,口感更好。于是,他的培訓又多了一項內容。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糖畫藝人已經不滿足于與在街頭或者鬧市區展現糖畫藝術,他們或者到旅游景區、或者到飯店經營他們的糖畫生意。”受此啟發,思想活躍的劉勝利決定把糖畫藝術推向現代婚禮現場。“糖代表著甜蜜,也預示著婚后生活的甜蜜與美滿,如果能把糖畫藝術融入婚禮當中去,我相信親朋好友肯定能眼睛一亮,這樣的婚禮一定能讓他們終身難忘。”
不久前,劉勝利接到了來自英國的電話,邀請他參加民間藝術活動。原本,劉勝利只是想讓和他一樣有著甜蜜兒時記憶的70后、80后們,每當想起的時候,都能有機會再見到糖畫表演、再吃上一口這特殊的味道。沒想到,網絡的發達,讓他和他的糖畫藝術已經走出國門。他還記得那次在鞏義展演時,兩個俄羅斯孩子吃著糖畫的歡快神情。“成立糖畫培訓中心,公司化運作糖畫培訓;與旅游景區結合,讓每個景區都有糖畫銷售點。讓更多的外國游客看到糖畫這種特殊有趣的民俗文化。”劉勝利正努力醞釀著更多的甜蜜回憶。